昆明穿金路、新兴路与二环东路之间,有个新建的锦泰花园住宅小区。2010年初,在昆明工作的儿子,经首付房款,然后实行按揭,获得了房屋产权。
儿子搬家了,我和老伴常去到到昆明度假。壬辰年春节,从黔北山区初次来到春城,对那里的环境感到十分新鲜。儿子的住房在21楼,我每天透过窗户,眺望这里的日出日落,欣赏高原瑰丽的云彩,或是观看窗外二环路高架桥路,看各式车辆来往穿梭,有时看到夜晚华灯闪烁、满城万家灯火时,分不清天上人间了才罢休。
在昆明呆了一段时间,儿子带我们去了翠湖、西山、金殿、大观楼、黑龙潭、世博园、海埂公园、野生动物园,以及市郊的九乡、石林等地方,几乎把昆明周边的景点都游了。于是,我对21楼窗外的风光,就逐渐淡化了。
以后,儿子一早上班去了,每天晚上才回来,白天我就想一个人出去走走。一天清晨,我跨过二环高架路下面的天桥,从桥上看到不远处有一片绿荫,便步入其中,发现是个免费开放的游园。游园小巧玲珑,一条清澈的小河穿过其间,锻炼和休闲的人很多,想不到离小区数百米之外,竟有这么个好去处。游了第一次,便有第二次第三次,于是就成了我每天早晚必去的地方。不久,我结识一位退休工人,他年纪比我大,我称他为老哥,他称我为兄弟,每天都在游园见面摆谈,后来了解到他也有过从戎的经历,双方感情加深了,于是与他成了知交朋友,留下了家庭地址和电话。
游园内的小河称金棱河,它是昆明母亲河——盘龙江的支流,相传为南诏时期人工所建。公元1040年,大理国王段素征调役夫,引水灌溉良田,堤上广植金针花而得名。金棱河起于松华坝,止于王大桥。小河弯弯曲曲,在城里转了半圈,流入盘龙江,直至汇入滇池。河面一般十来米,宽处达二十多米,深约一至两米,沿河两岸全是青石砌成,显得美观整洁。整条河分为龙泉段、金辰段、联盟段、东华段、青云段、拓东段,分别由盘龙区的六个办事处管辖。昔日阡陌田园,农家袅袅炊烟,而今变成了现代化都市,使我油然生出沧海桑田之感。
处于好奇,我沿着河边散步,分几次走完了全程,两岸已经没见到金针花了,全是葱茏的绿化带,有的桉树胸径达七八十公分,粗的达一米以上,高达一二十米,花卉绿圃点缀其间。近19公里长的金棱河,就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穿插环绕在市区街道的高楼大厦之间。
金棱河流到东华管辖区段,数公里之内,绿化林带宽约200米至500米之间。2009年10月,东华办事处将此开辟为游园,称金棱河公园。整个游园内浓荫蔽日,古树参天,热带花卉树木居多,四季繁花似锦。在黔北的冬腊月,百花都凋谢了,这里却温暖如春,园内的迎春、杜鹃、山茶等,以及许多不知名的花卉,正竞相绽放。河上数座石桥相连,乃有小桥流水之意境。园内多石山、亭阁和牌坊,称“德政亭”、“六河亭”、“平章亭”、“岁时亭“;有“鸭池曲水”、“金汁春涛”、“福星霖雨”等石刻墨迹。每一处石山亭阁牌坊名称,大约都有一段历史来历,或者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公园内有一壁三组大理石浮雕,宽在50米左右,高约5米;一组镌刻云南的农耕文化,一组镌刻当地的神话和民族风情,一组镌刻具有现代感的健美和休闲图案。历史与时尚在这里有机结合,相辅相存相得益彰。最宽阔的地方,是圆形的休闲广场,面积约3000平米,这里早晚游人如织,天天歌舞升平,跳集体舞的中老年居多。有个舞蹈队,领舞的两个少妇,几乎天天浓妆艳抹,舞姿优雅,舞艺专业,围观的人自然居多。广场建有青条石看台25阶,如有重大演出时供观众就坐。园中不到50米就有一排石凳,曲径通幽,全用石板和鹅卵石铺成,不加修饰,原汁原味。来到这里,不管是休闲娱乐、体育锻炼、朋友团聚、还是情侣幽会,漫步其间,就恍如去到世外桃源,你自然会寻到一份悠然乐趣。
游罢公园林区,我常去到西面的“白邑寺”,它是金棱河公园的一部分。该寺青砖红瓦,窗棂雕龙画凤,古色古香;大门外石狮一对,石纹斑驳,威严肃穆。寺内设“土主殿”、“财神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等,四时香火不断。墙内绘有“黄庭坚亲涤溺器”等24孝图。寺有教规,每逢星期三上午为讲经时间,届时讲经堂人员满座,坐中全是穿玄色衣服的居士;讲经者领头,其余附和,声音洪亮,心地虔诚。讲经完毕,寺北侧有膳房,可供信众素斋之需。
在昆明度假,是金棱河伴我消磨了许多闲暇时光,每次去到游园,都有新的感觉。我早晚在园里悠闲散步,或与老友聊天,或一个人静心看书,偶然来了灵感,拿出纸笔构思,常获得神来妙句,抑或到白邑寺听经,不亦乐乎。
当然,离金棱河不远的锦泰花园,那里才是我的栖息之地。每天下午,儿子下班回来了,妻子做好了晚饭,我常与儿子小酌,一家人享受天伦,其乐融融。我常思忖,天下的名胜实在很多,春城的景点也数不胜数,许多风景名胜游过了,下车拍照留影后,即成为匆匆过客,过眼云烟,或是只有在梦中才能再次相逢。唯独这金棱河,我可以闲庭信步,时时光顾她,甚至乐此不倦,他的一亭一阁,一树一花,一石一草,都使我生出依恋之情。在春城,如果说锦泰花园是我亲情的温馨港湾,那么这金棱河,也就是我的精神家园了。
昙华寺赏牡丹
昆明东郊昙华寺,原本是个宗教场所,近年来开辟为园林游览之地。癸巳年元宵节后,余外出散步,发现该寺拉出了横标,次日将举办牡丹花展。在我的印象里,云南是花卉王国,却不是牡丹之乡,因此这牡丹花展,就格外引人注目了。恰巧第二天是星期六,儿子不上班,于是我就邀约家人,一起去目睹花展的风采。
那天上午九时许,我们去到昙华寺,那里已人山人海了,有唱歌的、有跳集体舞的、有演奏民乐的、还有新闻媒体采访的,同时还举办牡丹花摄影赛事,奖次前三名奖金不菲,全是为这次花展营造声势。
数百盆牡丹,颜色各异,使人目不暇接。看了花展,拍摄了各色花朵,自我感觉良好,并在牡丹丛中留了全家福。看见那些发烧友,都手持长枪短炮的,有的年长者达七八十岁。余相机抵挡,不敢造次,悄悄离开花展场地,来到了室内观看展板,感受博大精深的牡丹文化。
牡丹为毛莨科芍药属,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原产秦岭伏牛山、洛阳、天彭、毫州、曹州(菏泽)等地,现为洛阳、菏泽、彭州的市花。据欧阳修《牡丹亭记》载有牡丹品种40余种,明王象晋《群芳谱》载有183种,延续自今现约300个品种。牡丹有红、白、粉、黄、绿、黑、紫、蓝等颜色,自然界没有纯黑的牡丹,人们一般将深红色和深紫色称为黑色;最著名的牡丹,当为魏紫、姚黄、豆绿、赵粉等品种。
说到牡丹,自然会想到武则天的故事。当年,武氏坐镇长安金銮殿,一天她突发奇想,便下达圣旨: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次日游园,百花竞开,唯牡丹披霜裹垂,女皇一怒之下,便将它贬到洛阳。从此,牡丹落户洛阳,因祸得福,后来竟成为国花之乡。试想,在西北长安,在当时条件下,初春让牡丹开花,是万万不可能的。要是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女皇的圣旨,应该是难不倒牡丹仙子的。
在文人墨客眼里,花卉常常有着美好的象征,牡丹也有自己的花语,红色牡丹代表富贵、圆满,紫色为难为情,白色为高洁、端庄秀雅,绿色为生命、期待,粉色为雍容华贵,黑色为永恒的爱情,黄色为靓丽华贵等等。
据了解,云南早就发现有牡丹的原生品种,这是鲜为人知的。1897年,法国传教士J·M·Delavay,在云南首先发现了野生的黄色牡丹,送到巴黎植物园育种成功。之后传入英美等国,与当地牡丹杂交,1900年育成的黄牡丹,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20世纪初,美国A·P桑德斯教授,用该品种与日本的半重瓣品种杂交,得到了一批花大美艳的黄色牡丹。因此,云南也应该是牡丹之乡,其牡丹原生品种,在中国和世界上,是应该占有一席之地的。
游罢昆明昙华寺,体味了牡丹的色、香、韵,了解了它的历史渊源,如果有机会再去到洛阳、菏泽和彭州观赏牡丹,也不过如此感受吧。此次游园还得知,牡丹生性好强,不择土壤,管理粗放,南北皆宜。于是,我顿生感慨:要是人皆爱之,园皆植之,九州普及,步不出远门,尽赏国色天香,那该多好。
杨敏修,男,贵州桐梓人,退休军人。中国楹联学会、贵州省诗词楹联联学会、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有诗词、楹联、小说、散文、民间故事等在报刊发表。
【编辑:吴茹烈】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