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插腊沟的小康梦
信息来源:    作者:本站发布 作者:赵中良 王飞    阅读次数:20744    发布时间:2013-08-21

——赤水市两河口乡大荣村二组村民众志成城建小康扫描

 

走进插腊沟,呈现眼前的是一派繁忙而和谐的景象。二十几个村民正头顶烈日,汗流浃背地忙碌在公路改建工地上,他们有的挖路基,有的打碎石,有的垫块石……工地旁,是一块块清汪汪的鱼塘,鱼塘边,几个妇女和老人正在给鱼喂食,成群的鱼儿正欢快地在水中嬉戏。只听群众欢笑声、机器轰鸣声、鱼儿跳跃声交相辉映,汇聚成一曲动人的乐章,响彻在青山绿水间。原来插腊沟的村民们,正以不畏困难、战天斗地的精神和干劲,编织着属于他们的小康梦……

“穷则思变,插腊沟人绝不做孬种”

插腊沟,位于赤水市两河口乡的偏远山区,面积4.3平方公里,海拔800米以上,居住着57户232人,虽然紧连燕子岩和杨家岩两个景区,但以前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这里恰似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封闭的插腊沟人独自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刀耕火种,广种薄收,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流传在两河口民间“好个插腊沟,三年两不收,冬天冷不停,夏天饿不休”的打油诗,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居住这样恶劣的环境,只有嫁出去的姑娘,少有娶进来的媳妇,插腊沟的年轻人为了摆脱困境,纷纷走出穷山沟,但揣怀梦想走出去的多,失望而归的也不少。难道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日子?“不,穷就要变,我们绝不做孬种!”打工回乡的吴天贵、王应华、王习荣、王习彬几个年轻人不甘贫穷,商议后给出了响铮铮的回答。“要得富,先修路”,他们决定把改变贫穷的第一战打在修路上。2005年,他们向时任组长的唐永和汇报了想法,并筹集资金2600元,请唐永和出山帮助跑项目,但一年过去了,跑项目的钱花了不少,项目却始终不见踪影。怎么办呢?他们再也等不起了,于是大家怀着迫切的心情再次商议,“找唐永富!”王习彬突然冒出一句,一下让其他几个年轻人心头一亮,于是他们第二天就到集镇上去找时任社区主任的唐永富。为啥想到找唐永富,王习彬到今天也无比激动:“当时想到唐永富,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唐永富在老家时点子就多,找他一定有办法;二是虽然他打工致富后安家在社区,还当了社区主任,但他重感情,有家乡情结;三是唐永富回家乡实施退耕还林时,很多人都说他是‘憨包’,但后来发现他不仅不憨,还很有眼光。”唐永富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后,沉思一会给出了建议:“现在各地都在争公路建设计划,等计划不知要到猴年马月,要干就大家先集资修建,边修边争取项目。”“那你回来带领大家干,行不?”看到乡亲们恳求的目光和热切的期望,唐永富被深深打动了,于是从2006年起10月起带领村民开始修公路。可对于插腊沟来说,修公路谈何容易。该条公路拟建5.5公里,经核算需39.5万元,组里愿意参与的群众总共才集资16万元, 9个积极性高的代表共贷了3万元,还差资金20.5万元,看到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在这关键时刻,唐永富站了出来,他个人出资4万元,帮群众垫贷16.5万元,后来还无偿为群众偿还利息等4.2万元,终于解决了资金问题。尽管如此,周邦富等几户群众仍坚决反对,说饭都吃不饱修公路有何用,于是多次向上级反映并阻工,还有与复兴镇水坝组、电力公司和本组群众的占地纠纷问题,就像一块块巨石压在唐永富身上,这着实忙坏了唐永富,他带领几个代表走村串户,磨破了嘴皮子,跑软了脚跟子,通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在2008年修通了公路。村民吴天贵算了一笔帐:“以前山上的楠竹是用滑丝运,要将楠竹送到丝口,1根10公分的楠竹只卖6元左右,现在用车拉,砍到路边就可卖,不仅节省劳力,同样大小的一根就要卖12.5元,我家一年要出1500多根楠竹,仅此一项就可增收10000元”。

“不把村民带富起来,我愧对他们的信任”

“不把村民带富起来,我愧对他们的信任”,这是大荣村二组组长唐永富的任职誓言。2009年,大荣村二组组长换届,采取无记名海选的方式进行,这在农村组长选举中是罕见的。带领群众修通公路的唐永富赢得了大家的信赖,群众们全部都投了他的票。这样唐永富不仅在社区任职,也兼任大荣村二组任组长,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但这些唐永富都不怕,他怕的是愧对群众的信任。在他心里一直有一块心病,那就是怎样让村民们富起来。2011年到王应华家吃酒时,让唐永富嗅到了本组发展经济的商机。他发现王应华家挖了一口一亩地左右的小鱼塘,养殖鲤鱼和草鱼,一年左右的时间居然捞了300斤,而且由于地处高山,温度低鱼长得慢,鱼质十分好,他一估算比种粮食强得多,于是打起了带领群众发展冷水鱼养殖的念头。他把办酒剩下的鱼全部买回去送领导和亲戚品尝,大家都觉得鱼质好,于是更加坚定了他带领群众养鱼致富的决心。从2011年11月起,他带领本组28户群众开始挖鱼塘,此时正值天寒地冻,但群众们建设的热情融化了冰雪,他们战天斗地两个月,挖出鱼塘358亩,投放鱼苗1万多公斤。为了尽量提高群众的收益,唐永富带领村民组建了兴发冷水鱼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两河口冷水鱼的商标,通过“统一购苗、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分红”的模式进行经营,唐永富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群众进行多次养鱼知识培训。2012年10月,唐永富利用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对冷水鱼进行宣传,发出宣传单500余张。2012年12月,插腊沟的冷水鱼开始走入市场,现在专供4家餐馆。2013年3月,插腊沟冷水鱼养殖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扩建,养殖户已达39户,养殖面积近500亩。二组村民王平是一名返乡技术工,在外地打工每月工资都在5000元以上,但得知家乡正在发展冷水鱼,毅然放弃外地优厚的待遇,回家养殖冷水鱼10亩,他信心满满地说:“一块不到2亩地的鱼塘,原来种庄稼只收700斤左右,按150元每百斤算,收入仅1050元,扣除成本1000元,只有50元的纯收入,去年年初投了180斤鱼,年底测产得1000斤,按我们去年卖的行情,1斤鱼在本地就卖10.5元,仅这一块田收入就近9000元”。就连当初极力反对的周邦富,在看到大家发展冷水鱼的收益后,2013年也建起了6亩多鱼塘。当问及唐永富发展冷水鱼时有没有顾虑时,他说:“要么做发展的功臣,要么做家乡的罪人,但不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我心里窝得慌,如今,冷水鱼养殖已走上正轨,今年我们已养殖了中华倒刺鲃、江团等中高档鱼种,年底我组的渔业收入就可达200万元,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跟着这样的贴心人,还有什么可以难倒我们的”

了解插腊沟的人都知道,在五年前,插腊沟是个矛盾云集的地方,大家除了喝酒就是打牌,矛盾纠纷和打架斗殴不断,可如今群众间却互帮互助,一门心思放在发展上。为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巨大的嬗变?该组的老村主任刘大荣深有感触地说:“大荣二组如今的发展少不了唐永富的功劳,他不仅是组长,还是党员流动服务车队成员,他经常无偿为困难群众送救济粮、生活物资等,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还有他对发展独具慧眼,就拿2011年底来说,市农牧局娄比云站长考察时一句‘年后鱼苗可能要涨价’的信息,引起了唐组长的重视,立即以8元每斤的价格与鱼苗场签订了购苗合同,先垫交1万元的押金,没想2012年大年一过鱼苗真疯涨到10元,他这一招就给大家节约了几万元。”群众王锡云则说:“选择唐永富当组长,是因为唐永富敢想敢干,他不仅带领群众发展起了冷水鱼,还带领群众进行丰产林培育、核桃种植等特色产业,让群众走上多渠道致富门路。就拿今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公路硬化来说,是他积极向上争取才得到的,虽落实到我组的计划只有3.5公里,但他硬帮大家垫贷50万元,硬化公路5.5公里,这在其他人,哪个敢干、哪个愿干哟!还有,唐永富做事公道,做什么事都与大家商量,涉及经济的就是芝麻小的账都进行公示,让大家都清楚明白。跟着这样的贴心人,还有什么可以难倒我们的。”残疾人唐永芳无不感激地说:“他总是为我们困难群众着想,去年看到我们发展冷水鱼有难处,他就协调残联为我们7户残疾户每户解决1000元的养殖扶助资金!”而唐永富则不这样认为,他说:“没有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帮助,没有村民们的辛勤劳作和无私奉献,插腊沟哪有今天哟!”

“三年三步走,将插腊沟建成人人羡慕的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后,插腊沟人发展的劲头更足,他们经过认真研究,确立了三年三步走,到2015年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唐永富说:“去年当冷水鱼销售时,我们才意识到现有的公路运输太困难,所以我们积极向上争取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硬化项目,2013年我们的目标就是将水泥路贯穿养殖基地全境,以便冷水鱼的运输销售;2014年我们将对冷水鱼基地进行规范化建设,改善鱼塘的基础设施,提升冷水鱼养殖档次,同时继续发展核桃、花卉、果蔬等特色种植业,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2015年我们将对居民房屋进行集中修建改造,借助特有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将插腊沟打造成观光休闲型乡村旅游示范点。”负责公路改造和硬化的监督小组组长王应华说:“为了尽早硬化完公路,将更多精力投入在产业上,我们成立了9名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群众投劳和公路质量进行监督。我们战白天斗夜间,每天早上七点上班,十二点下班,下午一点半上班,晚上八点才收工,有时为了赶工期要打着电筒干到晚上十点左右。我们对群众投劳进行严格管理,每天按10个工分计算,迟到早退要扣分,晚上喝酒醉的第二天也要扣分,如王锡芬就已被扣了三分。从三月份起到现在,我们每天都是一二十号人在工地上,现在公路扩改已基本结束,即将进行硬化,力争在八月底全面完工。”唐永富接着铿锵有力地展望道:“现在我们都抢抓发展机遇,时不待我地编织小康梦,相信我们用三年的时间,一定会将插腊沟建成人人羡慕的美丽乡村!”

 

【编辑:王万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125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