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
吾略述舅公之平生事,为明一老党员之知见也。舅公金仲贤,乃茅坡大楠人也,今七十有余。记忆中,当年初见他,是在家乡茅坡区公所,其时吾年仅五六岁,其年四十左右,任一区之长,住在肃穆庄严之区政府大院。人皆言其声洪亮,开会时音可压堂,听者心悦诚服。但平时舅公却神闲气静,似有傲岸之风,人多仰慕之。
舅公可谓人中楷模。《易》曰:君子以成德为行。舅公虽话语不多,却刚毅敢为,有君子之德范。母亲曾言,舅公当年还住乡下,平时见面多以问候为主,从不嘻嘻哈哈、信口开河、说别人家的长短。舅公虽公务繁忙,逢祖母生病则必来探望,有时看了就走,连饭都不吃。据父亲说,当年舅公在任上时,他正在相邻学校上学,食堂就餐都用饭票,他还得过舅公之大叠馈赠呢。五年前父亲因工负伤,舅公还前去解难。据祖父说,因舅公太忙,平常人家有大小酒席,多是礼一送就走,然外人却多不理解。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舅公与人相交,亦如是也。然世人却言其高傲,实不知其心也。
舅公堪称“好官”。《易》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舅公在永乐工作数年,惠民无数,颇有口碑。当年从老家到集镇,一条羊肠小道,或经老鹰坡之崎岖,或过老鹰岩之险峻,荆棘丛生,多有不便。舅公在任时,亲自勘察督导。民众自愿投力,场面热火朝天。最终岩坡辟通途,山坳连小邑,路很快建成,人心大快。当地百姓至今还在念道此事。
清曾子城曰:达人志江海,亦欲从之游。舅公后到虾子,吾承父母之望,学业有成,感舅公之厚意,亦随之至虾子任教,至今十有二年。每常思与时俱进、多访名师,每勤专精研,于学问不敢懈怠。今者,余有弟子深造于大学,有诗文散见报刊,稍有所获,然与舅公相较,相距甚远也。舅公如今休闲在家,仍然关注时代,关注民生,每晚必看电视台《新闻联播》;每览乾坤之穆穆,夕阳之灿灿,总想在晚年继续发挥余热,真是人老心不老矣!
天光常照浪之花
现在是夏季,比较热。前几天简直是酷热,于是我在家避暑,当起了“毕加索”(闭门加反锁),认真地阅读《遵义文丛》,品味其中不同的美。这几天不那么热了,又遇到我们作家协会的钟金万主席通知采风——这让我想起了禅宗(无门禅师)的一首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呵呵,我的暑期生活才开始,眼前也没有什么俗念琐事,此时此刻,心中的美可想而知。
我们在县政府集中,从南白出发,途经三合镇时,我们去了好几个地方,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落脚点乌江。为什么呢?因为这儿有最好的“绿色原生态,清风不老丹”。
形容乌江的山——我想接伟人“苍山如海”一语来说,是的,苍山如海,这乌江的山就如奔腾的海涛。它高,陡,连绵不断,青山边上还有白岩,恰是绿浪还泛着白波,山上草木葱茏,在阳光下还油亮油亮的,明丽,坚毅,大气的本味自在其中,很是壮观。从神石山庄下来,我站在乌江河边的一墩青石之上,这时我感觉仿佛是立于舟上似的。虽然有诗人说,“人在舟上便是仙”,我却不敢称仙,我也没去想是什么弄潮儿。此时,我把情感的丰富化为单一,我想在这儿朗诵《遵义文丛》第四辑的一篇名为《古县大风 遵王之义》的序言,我想在这儿念几句我们自己的方言(有专门的《遵义方言诠注》)。我朗诵了,“遵义县人,理应挥洒生花妙笔,激浊扬清,抒怀并养育我们的大义文灵之福地!”读到这儿,我倍感热血沸腾,刚毅正大之气伴着一种内心的甜美油然而生;我自言自语,“我就是这个山沟沟头的娃儿,我从小就喜欢这种山岩岩水凼凼”,哈哈,说了以后,感觉心里十分舒适,踏实。
我还酝酿了一首《临乌江》的小诗:
眼前多壮美,山涛复有声。
大气谁知道,一江都是情。
是的,我爱这儿的山,还爱这儿的水。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不敢自称是智者,我认为这水才是真正的智者——相对于这个智者来说,我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我喜欢水,喜欢她的思想深沉,志趣高远;我喜欢她的宽宏仁慈,淹通渊博;我喜欢她的温和柔顺,安适畅达。水的这些智慧,正是我要学习的地方,这些都是她的天性,我却要加强修养,不断历练才能达到,说她是智者当之无愧。
我们去乘船踏浪!我们在船上听歌,听《高山流水》,听《平湖秋月》;我们在船上拍照,任金色的阳光映照脸庞,几个美丽的女人,搔首弄姿,魅力十足,衣裙在风里悠然荡起,真是一朵朵亮丽的奇葩;我们在船上唱歌,让自己字正腔圆,让大伙眉开眼笑;我们在船上观水中的鱼儿,才发现自己就是一条较大的鱼,正在耀眼的青波金浪里穿行,我又感觉这粼粼的江水就是一条游走的龙,仿佛正要带我们奔向汪洋大海去似的;我们在船上沉醉,欣赏船舷激起的朵朵雪白的浪花;我们在船上畅想,谈论相互的文章,对明天有几多的展望。
一天的采风活动很快结束了。我知道,从此,又有一篇篇美妙文章开始出入造化,进退古今了。
我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觉得有两联写得棒极了,我把它引在这儿:
艺海扬帆臻上善;
金鹏奋翅拓新天。
莫为江流悲逝者;
天光常照浪之花。
今天还是有点热,现在有点渴,就写到这儿,我喝茶去了!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