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瑰丽奇葩大风洞(外两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芳    阅读次数:3048    发布时间:2013-12-21


 

大风洞是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中洞群的主体支洞,也是喀斯特地貌里碳酸钙沉积物中各种形态的典型特色洞穴,同时又是目前对外开放的唯一溶洞。在炎热的六月,与朋友相约一起领略大风洞独特的风景,品味出天下奇观那神仙般的日子如痴如梦。

在黔北高原上,红色长征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和地质公园构成旅游事业的三大主要支柱。走进遵义会议址和娄山关,那高原的黄昏让伟人从这里走向胜利,“苍山似海,残阳如血”的诗句留传千古。神秘的赤水河,绿色生态被一袭酒香让茅台酒飘香四海。而双河地质公园集山水、洞穴和人文于一体,神秘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构成高原的伟大奇观。让多少人的目光在这里停留。2006年被评为“世界上50个值得去的地方之一”的美名。而大风洞以自身独特的魅力,为双河溶洞树起一面永远的旗帜。

说真的,由于双河溶洞与我的住居只有一山之隅。无数次听说洞穴中神奇的壮观,鉴于自己一直在工作的繁忙关系,加上探险的安全因素,仅在二十年前与同事去过一次,那时溶洞没有开发,许多溶洞还处于藏在深山未人识,我们只能自备电筒作照明之用,加上同事们不熟悉洞穴的安全和照明的因素,仅仅看到一些钟乳石之类便匆忙地回归洞外。面对那些美丽的景观只能望而却步,也顺便捡些残碎的石花之类的小物体作自己吹嘘的见证。如今,山村旅游作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也是政府打造地方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主渠道。经过有关政府部门近十年来艰辛的努力,终于打造出黔北双河溶洞国家级地质公园。集山水洞穿为一体,把纯朴的民风和自然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是游人的向往的冬暧夏凉的理想圣地。

大风洞位于双河溶洞的第一站,在清澈见底的小河边,那纯洁的民风与大自然构成一幅奇妙的山水画。茂密的山林把大风洞装扮得像一位害羞的少女,轻轻靠近,生怕弄脏了这里的风景。我们休息片刻,就迫不及待地向洞穴走去。在密林中的台阶里,,一步一步的整洁的路面让我们耳目一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到山为我深情相望,河边的水为我歌唱,树为我跳舞。随着渴望的目光只顾赶路。忽然,一阵清凉的风浸染着我的身影,迎着拉风解渴的目光,远远看到篆刻的“大风洞”三个字体镶嵌在进洞口的上方显得十分和谐。站在这里,留给我们的是数码相机的繁忙的情景,更重要的是面对高温的酷热带来一种心旷神怡的享受。

沿着时光隧道往前走,两边沙软的溶洞的沙滩,让我们感觉到脚底下与沙土踏走的酥软,那种儿时赤足在沙土的情景聚在心头,唤起这种感受不觉地暗暗发笑。溶洞中直流瀑布的水在洞穴中展现,使空气的流动,让洞穴的灵性领受到天然氧吧的奥秘。吉祥的红火石,在华灯的射映下显得十分壮丽,似一团火,燃烧着黑暗,让心有坦然更加舒畅。

大风洞把美丽的景观分为五个景区:每一景区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特别是那些景象与历史的画面有机的结合更让人为天下奇观的赞叹不已,更为那些色彩分明的天然形成的各种壮观而感动万分。我们从人工天桥中走到第一景区里,亲眼目睹了十八罗汉拜观音的连绵不断的画卷,那逼真的展现更加楚楚动人,十八罗汉栩栩如生,那观音的微笑的模样,看着这样的神秘的情景,让我们走进传说的故事里学会与人为善,学会感恩。三个和尚向远方眺望,那没有喝水的故事,更让我们读懂了勤奋与诚信的对视,也是历史与现实的接洽得更加完美,这难道不是上亿年大自然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当我沉静在古老的故事里,随着导游的声音,让我们领略到第二景区:珍珠般的沙滩,光滑而透亮,在光和影的整合下,显得如此的壮观。在蓬莱仙景里,做一回神仙的日子。那上天下跌的玉露,让我学会了圣洁沐浴,金盆洗手的最高礼遇,在大风洞里得到真正的享受。敲击着五音瀑布的琴台,奏出时代最美的乐曲,特别是那每一处发出不同的梵音,后悔自己不懂声乐,虽然不能奏出心中的歌,但这种天地合一的九洲梦想,让我的心与大地一样的宽阔。阴阳玉柱有巧妙的对视,在摆放中显得那样从容而绝妙,更为人世间稀奇少见。特别是那战神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视远方,威武神魂让正义的血在心中流敞,千百年来,多少英雄好汉,为了追求一种目标,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令人鼓舞,这时候,心中的热血为美好的愿望一路奔跑,让每一步足音都充满光荣的敬意!

千人大厅是第三景区又一个特点。这种宽敞的情怀放佛是一种灵魂的展现,这里的景色更让人应接不暇。神龙驾雾和升起蘑菇云,当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壮观又一次在这里呈现。这正是腾飞的时代与大自然的对接得天衣无缝,让大风洞的神秘深不可测。在这里中华龙柱、水母石、盘古触光等奇观更让你流连忘返。一簇簇闪光发亮的银色瀑布在石头是体现,更加惊奇而感叹!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鬼斧神工的现实画面,这上亿年碳酸钙的沉积,给我们开辟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让我们眼开饱福。

我们一边贪婪地欣赏着溶洞里的景观。常言到:石头开花,马生角,佳运就到我头上来。对于马生角的我至今没有看到。石头开花在这里真正成为现实。每一处花纹都各自展现自己的风采,并且姿态颜色不一。石头发芽的神奇壮观,滴水穿石、力拔千钧、自由女神和仙女坐轿构成第四景区的又一特色。看着巨石在两拔千钧的力量之神,如今我们只能从物理学的杠杆原理中去领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用智慧打开世界的宝库。让执著的目光穿过时空,给我们无限的暇想。这里石林和钟乳石与众不同,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大风洞呀!你给带来的不仅是壮观的景象,而是给我们力量的源泉和灵魂的净化,怎么不感到亲切和舒服呢?

许愿池是大风洞的最高处,也是第五景区的主要阵地。四面的石林围起的瑶池,中间天然般露出了一朵巨大的石花,在观音的前面犹如莲花开放。在丝丝缕缕的青雾里,让我们看到莲的心事,五百年的那一回眸,让情缘在千年等一回中等待。我以诗人的虔诚,恭敬地投下一枚光亮的硬币,面对一泓圣洁的水,在红红的灯光下,闭上我的目光,在双手合十的姿态下弯下我挺直的腰,这时候,所有奋进的文字占据我的心头:活着,坚强地为别人活着,那支奋发的笔,把奉献的文字与高原同在,种下五十六个民族不朽的信念,让这面旗帜在前进的脚步中迎风飘扬。

穿越那漫长狭窄的出洞之道,我听到流水在洞里哗哗作响。这里虽然没有前面的景观那样变化无穷,但是那浸蚀冲击的岩石裸露的更加迷人。如果我们把前面的五个景观区比作是一桌丰厚的佳肴的话,那这里就是更是一道芳香的三鲜汤,真让人嘴馋直流芳千古。细细清澈的流水在洞穴里歌唱,那长长的时空隧道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上亿看洞穴中岩石的痕迹,是那样深邃而坚定,更重要的让我们看到了喀期特地貌神奇的魅力所在。

大风洞,一幅幅美伦绝妙的画卷,感动的不仅是我们的灵魂,只有走进这个洞穴世界,才能有震撼天地的特殊情结。这两公里多长的里程,让我想到人生的旅程。来于自然,回归于自然,中途的是我们奋斗的不朽的风景,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辉煌。不正是我们从进口到出口一样的旅程。大风洞,留给我们是千姿百态的天下洞穴奇观,罕见的如诗如画的风景和天然的洞穴文化的博物馆。

 

苗家女子的梦

 

在外面的客人中,提起正安的华尔山,最想看的穿着苗家特有的服装,唱起欢快的芦笙歌声,跳起欢乐的苗家舞蹈,然而今天抒写苗家恋歌,却是一个普通平凡苗家的女子,因为她对苗家教育的无比忠诚,把自己无言的青春无私地献给了华尔山的孩子们,让苗家子女实现自己美丽的梦想,多学知识而走出大山,实现改变华尔山贫穷落后的美好的面貌。

走进海拔高度1400多米的华尔山,你会看到一个矮胖而行动敏捷的苗家女子。最引人注目的是:见到客人却是一方笑脸中露出一排牙齿,那模样一看就有大山倔强而纯朴的秉性。她叫杨仁仙,今年29岁,是正安县土坪镇华尔山苗家唯一党员,更是华尔山教学点学校里唯一的双语教学的女教师。

她本是遵义鸭溪人,从小就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也许是世俗的偏见还是命运的安排,初中毕业就外出务工。在社会的浪潮中,在陌生的城市里,认识了正安华尔山的苗族小伙子王兴全,就这样在苗家婚姻的特定范围里,把青春和人生赌注在贫穷落后的华尔山。

华尔山,是正安县汉家丛中的一点红。受着地势的边僻和海拔高的诸多因素,苗家世代相传唯一的地方。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贫穷落后成了华尔山响当当的名片。尽管政府多次进行帮扶,但物质支助与思想观念不协调,导致华尔山的贫穷越陷越深。直到2008年,正安县委政府实施“三看三思”活动中,把华尔山的贫穷纳入政府的长期帮扶工程。采取了各科局落实到户,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从而解决了苗家的住房问题,让苗家儿女告别了茅屋和人畜同居的日子,让苗家人看到了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从而让他们走出贫穷落后的耕耘方式。

当杨仁仙来到野性十足的华尔山。看到了人们在这样生活的艰难,从而在艰难中思索到文化素质的低下。提起华尔山的文化程度,如今我们屈指可数:在总人口370多人中,仅有大专1人(初中毕业读幼师)、中专3人、高中2人、初中13人,其余都是小学毕业或初中未毕业,中年人均属于文盲和半文盲文化程度。在这样的文化素质中,各种政策的落实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句空话,其社会治安案件除了本族内部消化外,对外方面,其做法野蛮行为是最令人可怕的。

2005年,学校正缺老师,由于外来老师或上级分配的老师,也许受生活条件、人际关系不适应和语言不通的诸多因素,都不愿意到这里教书。即使来到这里教书,带着满腔热忱而来,被现实的冷落和局够的理由,便匆匆地调走。留给华尔山教学点的是人来楼空,导致年年差老师的现状。针对这种现状,由于杨仁仙明事理,和大家和脾气,经大家的推荐,便到学校当一名代课教师。

这种“代课老师”。一是没有赶上“转正”的末班车,二是文化程度的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没拿上教师资格证。其结局是令人可想而知的。面对这种情况,杨仁仙没有顾及后面的结局,面对这种艰难的人生选择,她选择了无私奉献。从苗家子女的素质上着手,在汉语与苗语不相同的情况,她采取了双语教学。即教人教版课本,当孩子不懂的时候,就用苗语讲解,这一干就8年。

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尽快把30多名学生的午餐煮好,上课时,还要承担两个班的数学学科教学。其待遇是按合同工的工资,每年发10个月,每月740元。当笔者问她:“这种工作与待遇是否成正比时?”她含笑而无法回答,只说苗家孩子只有这点素质,再不从文化素质去扶贫的话,注定了华尔山永远的贫穷。看着她执著,全身心的投入苗家的致富梦想,这就是她的小康梦。杨仁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为华尔山的梦想奋斗的足迹,真让人由衷的感动。

最让人感动的是:作为苗家唯一的女党员,第一个带头执行计划生育,在华尔山苗家村寨,三妯娌同时坐月,一定六七个孩子很低多,唯独她只有两个小孩。原因是提高文化素质从降低人口数量开始,提高文化素质才是她看到的新愿望。她除了照顾好自己的两个孩子外,独自承担了家庭的全部责任,让丈夫外出务工找钱来支助这个完美的家。通过党员联心,党员带动,她与苗家贫困户结为对子,带领苗家妇女在这块土地找到经济价值,她主动栽茶栽果树,对华尔山的旅游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她利用课余时间向苗家人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特别是从她家张贴的国家领导人的画像中,看到了苗家人对党恩国策的赤胆忠心和心中无限的感激。

记得一次孩子生病,心急的她去带孩子到离家3公里的村医院看病。本想路过学校给领导请假,放心地陪孩子,哪知道领导到土坪去开会还没回校,这时候的杨仁仙动摇了,想到学生们来学校一没有人上课,二是中午的饭怎么办?看着一个个学生来到学校,看着自己生病的孩子,她毅然选择了前者。对自己生病的孩子,本来家庭拮据的她,大方地租一辆长安车,叫婆家的父母一起去陪孩子看病。自己利用早读之前煮好饭后,仍在上课时不耽误学生一节课,当领导回来时,看到学校工作一切正常后十分高兴,但听到她的特殊事情后,劝她早点去看孩子时,杨仁仙却说:“小小的感冒,不关事的,何况还有他爷爷和奶奶看着呢!”在她的坚持下,放学后才租一辆摩托车,赶到村医院,看着生病的孩子,看着年老的父母,她仿佛欠下他们许多,但谁也不知道,为了孩子看病,她坚持上课和煮饭,多花去资金多达230多元,作家庭贫穷的杨仁仙,是何等的一种奉献?

2013年6月26日,当北京“烛光”基金会的老总游和平得知她无数的感人的事迹后,专程来华尔山看望这位长期执著于双语教学的苗家女老师,也许是她的真诚感动了,当游总问她:“如果由我们出钱,把你去北京上海去培训,去看看外面的教学,接受新的理念,你愿不愿去?”她听到后简直生活在梦中,但从她的笑脸上看到了山外的世界的美丽,也看到了社会在给她无形的翅膀,带着她不悔的执着,让苗家儿女多一个走出大山,就多有一个美好的世界。这就是杨仁仙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普通和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的梦想。

但愿这个梦想,能从杨仁仙奋斗的脚步中实现。在教育培训中,让那些奉献的理念占据在她的人生中,用她的双手去开创华尔山的美好的未来。

从她的奋斗历程中,我们仿佛读到的不仅仅是关于奉献的故事,更主要的从她身上看到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华尔山不朽的山魂,不断激励着所有的人们为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而不懈的追求。

 

拜读公馆桥

 

五月的日子,我顺着绿色欢笑的声音,在山野的画笔和一路花香中,以读者虔诚的心灵,又一次以崇敬的目光拜读你——公馆桥。啊!我敬重的公馆桥,躺在这青山绿水里静静奉献了一百多年,百年的沧桑和苦难及千年不变的情怀里,也让我从您时光的历程中,读出了一种为民造福的精神;又从您高大的身影里,读出了大山人堂正纯朴的品质;从您那弯腰的画面里,读出了无私奉献的真实含义。

公馆桥,又称为“黔北石拱第一桥”。是正绥两县合力修建,也许是古驿道中的“馆”与“管”是谐音字,或是两县共同管理之意,故名为公馆桥。由于该路是两县商贾官民必经之道,尽管以前我经常从桥上走过,那时我的只是欣赏桥的高大和方便。也许是那时从您的身上走过,多半是带着惧怕的心,埋着头迎石阶上下和桥面中划成一条优美的弧线,当时只感到给人带来是方便,从来没有体现出公馆桥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许多次,我知道高原因水而骄傲,也因水的暴戾而悲哀。面对春夏的烟水茫茫和洪水放肆地暴涨,行人不敢路过,只能望尘莫极,导致官家要事和百姓的急事被无情地推辞而苦恼。百姓人民也常常绞痛中望着滚滚的洪水,只能祷告平安是福的语句。渴望有一种桥,让愿望随目光走来,通往人心的路是那样的豪迈。

公馆桥静静地敞在山青水秀里,一百年的风雨兼程,跨上18米高的桥面上,读着桥的序言的一笔一画的文字,才感到祖辈的积善除恶的高尚品质值得颂扬!特别是看到祖辈们积善捐钱数字而自豪,让我的心仿佛跨越了时空,捧着高原一生的堂正身影,诵读那些修桥补路是好事的伦理而无尚荣光。

拜读公馆桥首先从桥的序言开始,让我读懂了正安复任知州郎承谟,为民办实事最好的教材,他接受前任领导段玉俊的建议,与绥阳县长共同商议,决定了为民谋福祉的伟大工程。差钱缺粮从自己捐助做起,率先捐银五十两,两岸群众投工投劳,这个工程在晚清时水平,其工艺、造型、建造和设计可以算是了不起的工程,因为国家都成半殖民半封建摇晃的政权里实施,简直是一项神圣的伟业。1906年冬天终于开工,从设计中,顺应了天时地理人合的诸多要素,在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缺乏下,成座南朝北横跨在古朴的大山里,桥总长30米,宽7.2米,跨度23米的工程,在我看到的石拱桥中要数第一。我们从桥头的三块石碑里读出了当官为民的教材,特别是“痌瘝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这个民为官立碑树传,捐银积善,直至为民,同615个积善捐银的名字一起,行得大大方方,做得光明磊落。这些都足以说明官民同心的鉴证。

常言到:“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从百姓的口中得出的带有哲理的语句,让我读懂了为民办事的高大和雄伟。其实他们才是这座桥,让百姓的冷暖从他们的脊背上走过去,正是为官行道之楷模。正是他想人民之所想,为人民之所急,这是高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也给大山中为人做事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拜读公馆桥,所有怀想的文字不但被高大的建筑物所敬佩,更多的被一种文化所折服。

走在桥面上,漂荡的云彩抚摸着我的脸,任凭高原的风絮从双肩吹过。这时候,青山为我作画,绿水为我唱歌,俯视着脚下远去的流水,让我想到多少祖先为我们的幸福一代一代的耕耘,多少流血的代价这我建造着最美的风景。我从史料中知道:明朝万历年间,因播州的土司杨应龙叛变,被四川的李化成奉命平叛,后因战乱带来的瘟疫、大旱等,导致播州人口巨减,后来经过清朝雍正完善了移民政策,以安民为本一浪接一浪。基于这种情况下,我的始祖从遥远的江西太原郡搬迁而来,来遵义的南白分居以后,定居到公馆桥取石之处——罗家塘,又因弟兄分家后搬到我的老家处,一代代繁衍到至今。

其实我们祖辈也出过读书人,特别是古代门风相对的婚姻里,新洪村高杆烟一座立有石围华表的坟墓,墓主人是吏部候选人郑咸绍的墓碑上,有我第五代祖王茂椿的名字,就是最好的见证。还有猛溪河边的石桥和那段石跳蹬证实,祖辈们堂正做人的典范如此高大。他们的形象如四周矗立的大山,也让我们为人做事的标杆。

三十年来,我把青春和生命都奋斗在山区的教育事业上,不烟不赌。课余时,以书籍为友,文字为伴,让自己的名字走进省作家协会,一些文字并在全国报刊杂志上亮相,为的是让地方的文化发展。看不惯一些人以强欺弱、以钱为荣或不顾百姓的安危的人或事,其实这些人便是桥下的流水,最终会在社会的浪潮中被人们淡忘得一干二净。在高原丛中,我无数次将长长的背影如桥,把无数奉献透过骨髓变成文字,背负这个时代的“中国梦”而一路颂歌,至于人家怎样来评价,我根本不在乎!我坚定自己的信念铸就成一座山,就算做一块石头,也要在大山中知道一个奋斗者特有的个性。

拜读公馆桥,必须有堂正的姿态和方正的文字来衡量,让我读懂了桥上的对联和颂碑;读懂了捐钱出力的方正;读懂了四周青山作画的美景。青山、绿水、古桥和民居集于一起,为冲出贫穷的畦地,构建大山的精神动力,一幅幅大山腾飞的脚步就是大山最美的风景。更重要的我们要像公馆桥一样,行得端庄,坐得端正,还要懂得什么叫奉献。面对无数凄风苦雨的磨难时,我们也要挺立着大山不朽的骨架,也让一代一代地唱着永恒的赞歌而不悔!

这歌,撞击着我们前进的灵魂;这歌,纯正着大山纯朴善良的丰碑;这歌,让世人久唱不厌和永远的膜拜!


【编辑:付溶太】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85099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