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古堡月色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秦汉    阅读次数:2465    发布时间:2013-12-27

冬夜,皓月当空,山野沉静,古堡的月色美丽的如同动人的童话。这幽幽的、淡淡的光辉洒在古堡,勾引了我无穷无尽的心绪……

这个古堡以前叫望瑶堡,自古有“天下名堡”之美称,“天下的堡,望瑶堡”这一说法流传古今。望瑶堡的意思是说站在堡子上就能眺望西天的瑶池。民间现在还流传着小伙大山仰望瑶池,盼着与仙女七姐夫妻团圆的神话故事。清朝同治年间重修这座古城堡,在城墙门洞上方镌刻了“望瑶堡”三个大字,可惜早已拆毁。后来,因当地烧砖瓦的窑子很多,瓦房砖窑也很多,人们以讹传讹,也就把望瑶堡叫成瓦窑堡。据《安定县志·雍正本》记载:“瓦窑堡,元初建,因山为堡”。

冬天,对于长住在瓦窑堡并略知其历史的人,比如我,总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感。这多半是因为1935年冬天党中央进驻瓦窑堡这一历史事件所致。党中央在红都瓦窑堡的时间长达七个多月,这期间,到底发生了多少叱咤风云的历史事件,恐怕谁也无法说清楚。闲时,我常常在这些革命旧址前踯躅驻足,沉思良久。今夜,月色很美,清亮、高洁,还带着些缠绵悱恻的怀旧气息。在这皎洁的月下,我独自一人徜徉在瓦窑堡的街巷,探赜索隐,试图发现那段红色岁月的所有奥秘。如今,临近冬至了,瓦窑堡还没有降一场雪,这在瓦窑堡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如果是白雪皑皑的月夜,雪光、月光交相辉映,那该是多么壮丽的景色!想起雪,让我不由得想起78年前党中央进驻瓦窑堡这一大事件:

1935年11月7日,农历10月12日,雪后的瓦窑堡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约在中午,张闻天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机关来到瓦窑堡。瓦窑堡人民箪食壶浆、抬着猪羊,热烈欢迎中央红军。民间唢呐手头包白羊肚手巾走在红军队伍的最前头,两位胡须花白的老汉鼓着腮帮吹上手,闪亮的唢呐铜碗一会儿高高扬起,一会儿直直的朝着前方。一群吹下手的年轻后生更是生龙活虎,吹奏的十分卖力。一曲接着一曲,在唢呐的木杆中流淌,在唢呐的铜碗里迸发,在山峦间回响,在人群中激荡。进瓦窑堡南门时,唢呐手们迈着缓慢的脚步,反复吹奏《将军令》、《拜鼓令》、《催鼓令》和《得胜回营》的曲牌,令人荡气回肠。唢呐手后边,是少共中央一群十五六岁的娃娃队伍。他们在儿童团书记赖大超、秘书长胡耀邦的带领下,唱着歌,迈着整齐的步伐。跟在后面的是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在内的干部团,张闻天、博古、刘少奇、邓发、李维汉走在队伍的中间,张闻天总书记不时向欢迎的群众招手致意;张云逸副参谋长走在军委机关队伍的前头。他们面容憔悴,衣衫不整,赤脚片子打着裹缠,穿袜子的很少,一些战士的长裤变成了短裤,腿上和前后背裹着麻袋片或羊皮,露在外面的肉冻得发黑。伤病员拄着棍子,挎着绷带行走,几十副担架上不坐一个人。骡子、马、毛驴都驮着箱子之类的东西,有的女红军还背着竹篓子……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在寒冷的冰天雪地里精神抖擞,士气高昂,歌声、号子声在白雪皑皑的旷野上回荡。到了晚上,在这一轮明月下,瓦窑堡人民连夜碾米磨面,杀猪宰羊,赶做棉衣,依稀可见彩旗到处迎风招展,“欢迎党中央!”、“欢迎中央红军!”的标语从中山街一直贴到十里外的牙坪村的道路两旁。山上的积雪在月光下泛着白光。

张闻天总书记抵达瓦窑堡的第一件事就是纠正陕北肃反错误,首批释放了刘志丹、习仲勋和马文瑞等18人。

月光皎洁,寒风刺骨,让我禁不住打了几个冷颤。我站在西北保卫局旧址的窑洞前,想象着当年陕北肃反时的一幕幕情景。这,就在这,在这几孔窑洞内,曾错误关押了一大批创建西北根据地的领导人。我似乎看到了在天寒地冻的大冬天,在这几孔不生火的冷冰冰的窑洞内,刘志丹、习仲勋和马文瑞等带着手铐脚镣被关在里面。窑洞内一人一个砖巷,砖巷的砖墙快高到窑顶,两米长,不到一米宽,每个砖巷都做有木栅栏门。他们每天吃两顿饭,铺的是些死柴烂草,盖的是烂衣破衫,虱子满身爬着。有的脸都冻铁青了,耳朵流黄水,脚冻肿,脚后跟开裂。最要命的是审讯。保卫局的人凶残得很,动不动就用刑,逼供诱供。他们还在鸦巷挖好活埋人的深坑,随时准备活埋人。好在党中央及时来到陕北,解救了刘志丹、习仲勋和马文瑞等。他们出狱后,顾全大局,消释前嫌,很快又投入到火热的革命中。陕北的老一辈革命家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瓦窑堡人民向前。

在这一轮明月下,我似乎看到了毛泽东在直罗战役告捷后,骑着棕红色伊犁马风尘仆仆地首次来到了瓦窑堡。那天是1935年12月13日,农历11月18日。深夜,在中山街中盛店毛泽东住的窑洞外,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院子里。窑洞内,共产国际代表张浩(林育英)向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传达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这一夜,毛泽东住的窑洞里的灯火彻夜通明。

徘徊在伟人毛泽东住过的窑洞前,我仿佛听到有吟哦声从窑洞里飘荡出来,仿佛看到一位面容清瘦的长者端坐着沉思,他的额头、面容上都长满智慧,五角星在煤油灯下熠熠生辉。谁能想到,就在这孔陈设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写出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不朽著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和气壮山河的《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诗词。望着立在院子里的高大的毛泽东铜像,暮然回首,但见月华皎皎,黛青满山。随风而至的,是一缕缕松脂的馨香;随风而去的,是夜莺缠绵的心曲……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红旗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           

热腾腾的油糕摆上桌,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

围定亲人热炕上坐,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

满天的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晴了天。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这歌声从天空隐隐地传来,如梦。

走在瓦窑堡的街巷,条条街巷就像厚厚的书页一样依次翻过,情节无限,古意盎然。岁月的风无遮无拦地向我吹来,呜呜咽咽,如泣如诉,我的心灵在感受着地老天荒与古今沧桑。秀延河已经结冰了,犹如一条白色玉带伸向远方;河畔有条二道街,平时鲜有人来,现在更冷清了;这条街上有包括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张闻天旧居和瓦窑堡会议旧址在内的许多革命旧址。二道街的路面铺的是青灰色的砖,加上街道两边青灰色的窑洞和围墙,显得古色古香。我踱着步,不知不觉就来到瓦窑堡会议旧址。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史称“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党和国家民族的紧要关头召开的一次会议,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的历史篇章,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站在窑洞前,用心灵对着这月亮,一生里从未遇上的瓦窑堡的夜美丽了我,也感动了我。瓦窑堡会议召开初期也是月华皎皎,也许是这月光洗净了瓦窑堡会议上遮人眼睛的尘灰和污垢,滋润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战略方针的产生,抑或是这月的力量和魅力让瓦窑堡会议得到圆满结束。这美丽月亮外面无边无际的天空,是大海一样深蓝如水的瓦窑堡的天空,瓦窑堡的夜晚。

它深埋着我心中熟悉而又陌生的往日的历史,除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画卷中精彩的一幕之外,还有关于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马文瑞、阎红彦、贺晋年、贺吉祥、陈克功、吴习智、李赤然、高维嵩、贺毅、姜聚华等英雄的传奇。是创造这些故事的英雄让瓦窑堡悲壮和伟大了起来,是他们让一个月夜充满创世的博大和魅力。现在,这些成熟在瓦窑堡的故事就悬挂在月光滋润了的星辰下,就呼啸在山川的寒风中。

在这美好的月色中,我迫不及待地去了子长烈士陵园,瞻仰了谢子长花岗岩雕像,参观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邓小平、习仲勋、马文瑞、江泽民、李鹏等为他题写的花岗岩石刻碑。幽静无声的墓园,我获得的是庄严、肃穆和坦荡,还有一些失落。谢子长花岗岩雕像矗立在青青松柏中。我轻轻地移动着脚步,生怕惊扰了逝者的安宁和思绪。我默默凝视英雄刚毅、执着、英俊、潇洒的面容,除了崇敬之外更有追思。是那些过去了的故事吗?是逝者的英雄事迹吗?是墓园中逝者身后那许许多多的评价、怀念和歌颂吗?还是陵园的那月色,那令人永远难忘了的月色?

望着高高耸立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想着塔身四周镌刻着的一千多位烈士的英名,我的心沉痛不已。要知道,他们牺牲时都很年轻,大多才20岁左右。

离开子长烈士陵园,回首安定塔上的那一轮明月,在悠悠的光芒中,我的心同样在呼唤红色岁月的永恒和不朽!

哦,瓦窑堡!

谁说这里只是黄土高原偏僻山窝里的一个小镇?谁说这里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作为省级文明县城和卫生县城,古老的瓦窑堡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漫步在秀延河畔风景秀丽的文化休闲长廊,欣赏着文化景墙上潇洒的毛泽东诗词和大理石栏杆上的革命历史介绍、陕北民歌歌词、古今诗篇、名言警句,看着一座座拔地而起、富有现代气派的高楼,不禁要为之叹服。瓦窑堡街头门面一律青砖灰瓦,给人一种历史沧桑的感觉,而一个个首饰店、时装店、化妆品店又极富现代感。晚上,古老的瓦窑堡流光溢彩,绚丽夺目,美不胜收;宝塔、高楼和大桥上的灯光似彩练环绕,争奇斗艳,令人犹如置身蓬莱仙境。

今夜的月色和党中央进驻瓦窑堡时的月色一样迷离,不同的是月光遍照下的瓦窑堡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在历史与现实的辉映下,在岁月的更迭、光阴的流转中,剩下的只有人们无穷的思念……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83510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