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艰难笔耕路,有忧亦有喜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松桃 石头    阅读次数:19711    发布时间:2023-06-05

我是一个年届八旬的老者,至今还坚持笔耕不辍。要说谈写作,我绝对不是、也绝对不敢在任何人面前班门弄斧的。因为我原本就只有小学尚未读完,就当兵去了的文化基础,我没有资格和资本可以显摆。我只是从内心里觉得,把我这半个多世纪写作的憨态可掬劲头写出来,也许对年轻战友或多或少能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否则,一旦阎王爷突然紧急来电,限我火速到丰都报到,我的写作憨劲就只有天知、地知,除此就只有鬼知道了。

 

(一)是写检讨引领我走上的写作之道

19604月,我们在新兵教导团经过严格的三个月新训后,补充到老部队。当时,我们班驻在一个大山沟里,离排里四五公里,离连部三十余公里。一天,全班战友正面对面坐在床沿上,互相克膝抵着克膝学习讨论。正当同志们都感觉找不到话说而冷场的时候,连部潘文书来了。只见他身背一支冲锋枪,一进屋就气喘吁吁对咱班长说:“王班长,添新兵了,给你们班增发这支冲锋枪。”

“班长,这冲锋枪就发给我吧。”文书话音刚落,班长还没来得及回话,新战友陈贵,争先恐后就一把从文书手中把枪抢了过去。只见他端起枪:“嘿,这枪多带劲!”说着“嗒”的就抠了扳机。因为他没拉枪栓,子弹还老老实实被压在弹夹里面上不了枪膛,枪自然不会打响,当然大家也都不会介意。我一见那乌黑发亮的冲锋枪也眼红了:“班长,这枪还是发给我吧!”我一把又从陈贵手中将枪夺了过来。我端起枪,第一个动作就是“嗒”的一拉枪栓,同时手指不自觉地猛的就抠动了扳机。“哒哒哒——”原来,弹夹里是压满(30发)子弹的,枪走火了!一梭子弹射出枪膛,弹穿透屋壁,顷刻,满屋灰尘四起,再夹杂着子弹发射产生的烟雾,呛得人简直喘不过气来。

“哎呀,班长你……”

“啊?我……我的耳朵……”班长伸手一摸,我的天!他的耳朵叫一颗飞弹“咬”起了个缺口,鲜血顺着他的脸颊直往脖子里灌。

说时迟那时快。“嘭!”文书火了,只见他大手猛的一击床沿,声嘶竭力而又咬牙切齿怒吼道:“混账!为何乱拉枪栓抠动扳机?如果打死了人,不敲你沙罐(枪毙打脑壳),也叫你把笼子底底都坐穿!”

“呜哇——”我这个从偏僻山旮旯刚刚入伍的孩子,从没见过那阵仗,顿时即吓得嚎啕大哭起来。

“怎么啦?怎么啦?”我们的草屋外就是一个正在修建的铁路隧道口,施工部队官兵和支前民工听到哔哔叭叭的枪响,都一齐围过来,打听到底怎么么事。文书急切的问大家:“外面打死人了没有?外面打死人了没有呀?”回答说:“没有哇,没打死人嘛。”听到这话,我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不过,我还是放心不下的,因为仅隔我们住的草棚一条小沟的对面山坡上的小树林里,刚才就有些小朋友在放牛打柴。冲锋枪在百米之外的距离都还有致人毙命的杀伤力,要是打死了仅仅数十米处山坡上林子里的孩子,且不就坏大事啦!

“快!”文书临危不乱。他一边命令副班长迅速给班长包扎伤口,同时命令班里的同志们到外面观察和打听动静,看看是否还造成了别的什么伤害。万分幸运的是,出去观察和打听情况的战友们回来,一个个向文书报告都是“平安无事”。对面山坡上和林子里,照样传来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讲话和嬉闹,甚至有人还在悠闲自得地哼小调,文书的态度这才稍微软了下来:“好吧,今天算你小子走运,倘若那颗子弹稍微再贴紧你们班长脑袋紧一丝丝,你吃不了就得兜着走,轻则开除军籍,重则坐穿笼子!甚至挨敲沙罐。既然没造成严重后果,那就好好写一份检讨,你就老老实实听候处理吧!”

我哽咽着把检讨写好交给到文书手上,他见我写的字还比较好(而今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字实在是见不得客的),句子也还算通顺,特别是认错态度非常诚恳,文书看罢,脸上的阴云顿时就消了许多。他安慰我道:“哎小鬼,你也不要太难过了,鉴于你还是一个刚入伍的新兵蛋子,又没打死人,今后就多长点记性吧。我回去向连首长汇报,建议从轻给你处分。”我这才逐渐停止了抽泣。过了一会儿,文书想了想还告诉我,他当文书已经两年多了,应该下班排去锻炼锻炼。连里已经从我们那批新兵中,物色了一个接替他的新角色,但不太理想。他回去将向指导员建议,调我去接替他的文书工作。

果然,文书回去不几天,指导员就给我们排长写信来,要我立即到连部报到。排长一查花名册,发现我仅仅是小学文化程度,排里还有另一名新兵跟我的名字两头都完全相同,只有中间的一字之差,而且,他是初中(也仅仅念过几天初中)文化。排长想,肯定是指导员将这两个新兵的名字弄混淆了,于是,便令与我仅仅一字之差的那位初中生背起背包扛起枪,前往三十余公里的连部报到,结果却被退了回来,指导员再次点名硬是要我去。我刚到连部接过文书手续,老文书就被选拔进军校深造去了。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0474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