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不让自己活成时间的仆人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盘春在    阅读次数:19418    发布时间:2023-06-07

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以蒸汽机、发电机和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把人类社会从机器时代推进到了信息时代。新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们越来越游刃有余地自主支配、掌控时间,但放眼当下,我们却发现,我们有的人却活成了时间的仆人,岂不痛哉!

技术在不停地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我们何以就成了时间的仆人了?

首先是新技术惹的祸。我们都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诚哉斯言!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客观事物总有两面性,既对立又统一,有正有反,有阴有阳。对于我们人类社会而言,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就像一个母亲十月怀胎之后的新生儿的诞生。婴孩的降生,大凡知道讯息的,甭管与这家是否沾亲带故,都会见面贺个喜,登门祝个福,我们的主人在享受拜祝之时,也在享受着婴孩日常屎尿疾疫带来的烦恼,而最可恨的是,婴孩一降生,婴孩变成主人了,主人反而变成了仆人。如说技术,就拿时下我们手机里的微信来说吧,本来这项发明,的确让我们现代人的沟通交流打破了时空限制,方便而快捷,但无奈啊无奈,群太多,如蜂窝,而且每个都重要啊,生活、工作、家庭都在里了,一时不看都不行,而我们的日常,也被时间牵制在一又一之间,活成了另一种窝居,成了时间的仆人!

其次是大数据惹的祸。当今是信息时代,信息可以变现,流量可以收益。我们个人的各种信息一旦被某个平台或APP等捕获,只要你在这个平台或APP你几个,我保证不出三日,经后台大数据的精密分析,你个人的雅好俗好,它们都会一下子了如指掌。好家伙!如你是喜爱茶杯的,会有金的银的铜的钢的铁的瓷的源源不断地向你;如你是青睐美女的,会有老的少的肥的瘦的高的矮的风尘艳艳地向你。让你欲令智昏欲壑难填欲罢不能欲哭无泪,而你那宝贵的时间,也被一杯一杯无声端掉,被一颦一笑无情抹去。而我们很多人还在乐滋糍地以为,自己过得很充实,殊不知,他们充实了别人的钱袋子才是真。新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更好地掌控时间了吗?让时间更好地服务我们了吗?让我们活得更加轻松还是疲惫了?新技术的发展,被我们同化了?还是把我们异化了?生活在技术森林里的我们,如果不想在森林里迷路,是到了思考的时候了。

最后是现代人惹的祸。存在即真理,我们无法限制技术的向前发展。如果说,新技术与生俱来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使用它们的人,则是主观能动性上出了问题。这也就是我们会常常发现,同是一部手机,在一些人手里,是无所不能的工具,而在一些人的手里,却变成了他们自杀的手枪;同是一款游戏,有人玩成了饭后的营养小吃,而有人却玩成绝望的夺命农药。这是新技术使用的人本身诱惑抵抗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最终导致自己变成了新技术的奴隶,时间的仆人。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发明新技术的人的道德品质缺位和法治观念缺失所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无利,不起早。凡利字当头者,义必抛却。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放眼当下,能做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者,有几人?时间就是金钱呀,无良商家不想方设法把你的时间耗在他们发明的新技术里,他们何来财富的积累?

而成为时间的仆人的最坏后果是为物所役,为物所用,为物所累。《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君子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大意是,要善于利用外物,而不要被外物奴役驱使,这样才不会受到外物牵累。看来,几千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看到物对人的影响,因而才有如此论断。

写到此,技术发展让我们成了时间的仆人这个结,难道就无解了吗?如何才能物物而不物于物?办法还是有的。在被西方国家无限加强断供脱钩力度的严峻形势下,随着我们国家在科教领域不断地加大投入,相信我们国家的科技进步,在多年的积累和探索后,定会迎来新的篇章。在如此大好变局中,国家更要完善相关法律,精简机构,加强监督,社会更要做好相关的宣传与配合,而我们个人,则更应不断提高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全面综合素养,不做时间的仆人。如此,则技术之幸,国家之幸,人民之幸,民族之幸。

习近平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说得睿智,说得精诚。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开局之际,我们绝不能因技术的发展而失去了对时间的掌控权,并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我们要能主宰我们民族的命运,就得先主宰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

 

(此文为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甲卷作文的下水作文)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1466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