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赤水豆花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赤水 王昌宇    阅读次数:18930    发布时间:2023-11-21

赤水农村自古山土多,盛产黄豆。千多年来,豆制品都是一条找钱的门路。赤水有段民谣:“一颗豆儿圆又圆,推成豆花变成钱,有人说我生意小,小小生意賺大钱。”赤水人在豆子的销路上下功夫,在豆制品上费了心思,把黄豆的精加工推向了极致。

赤水民间还流传一段顺口溜;“大同的姑孃儿,丙滩的娃娃儿,复兴的豆腐干儿。”是在传唱复兴、大同和丙安三个场的特色。这段顺口溜不知出至哪朝哪代,现在还活鲜鲜地存在民间。复兴的豆腐干出名,是它的色、香、味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制作豆腐干,先得从制作豆花开始。

首先是材料挑选。豆子是制作豆花的主要材料。复兴豆花用的是当地农村产的豆子,不用外地的豆子怕的是转基因,或者用过农药。当地出产的豆子品种有点多,什么小黄牙豆、大白水豆、绿蓝豆、黑豆、小黑豆、猪肝豆等,复兴豆腐干首选小黄牙豆和小黑豆,大白水豆和绿蓝豆次之。首选中又以小黄牙豆为第一,推出来的豆花洁白如玉,而小黑豆出的豆腐,虽味道一样好,营养成分一样丰富(现在有人说黑豆营养更佳),但豆腐“黑黢黢”,卖相差了点。

豆子的存放期越短越好,新豆子推出的豆花最佳。新豆子,是豆子刚从豆杆上打下来的个把两个月内的称呼,到了第二年点豆子的时候,就叫陈豆子。陈豆子还是要推豆花,只是少了点清香。如果下一茬的豆苗有豆叶了,摘一把生豆叶和豆子一起推,新豆的清香就出来了。

泡豆子的时间要恰当,刚把豆粒泡胀为宜。泡的时间长了,就意味着泡过分了,这样的豆浆“泡子”多,做出的豆花就少;推早了有实豆,不易磨浆。

复兴豆花要用石磨推,电磨打的没有石磨推的这样细腻、均匀。推豆花的时候还要放几个干海椒一起推,复兴人说是怕推出来的豆浆“打了野毛骚”,用了海椒就能制伏“野毛骚”。“野毛骚”是什么?我问过一些老人,都说不清是什么,只是说“打了野毛骚”豆花就不成团。只有一个90来岁的老人说的我才听懂了:“山中的獐子(麝)和麝猫,因气候太热,骚口(麝囊)发痒,便在路旁的树和草上擦,把麝香留在了路边的树上和草上,人们叫草麝,草麝有股很强的骚味(麝香味)。山里人在大山中走动不知不觉地衣服、裤子与树和草接触,粘上了草麝,回来进入厨房,如正好遇着在点豆花,豆花遇麝的骚气就变成水了,就没豆花了。山里人叫‘打了野毛骚’。只有海椒能克住草麝的野毛骚。”我还基本同意她的说法,但没用真正的麝香来做过试验,论证“野毛骚”的可信度。我还怀疑过是不是点豆花的手艺不好,豆花不成团而找的借口。总之,复兴民间流传着这种说法,而推豆花都要放几个干海椒。

滤豆浆在复兴有两种方法:即滤生浆和滤熟浆。滤生浆,就是刚从磨子上推出来的浆就用布来过滤,把豆渣滤出,得到纯的豆乳浆,再将生豆浆“烧涨”(加热,使豆浆沸腾);滤熟浆,就是把从磨子中推出来的浆就放在锅里加热,“烧涨”后再过滤,把豆浆和豆渣分开。

“烧涨”过的豆浆叫熟豆浆。熟豆浆稍降温就可以“点豆花”了。

“点豆花”是放一种东西在豆浆中,使其豆浆中的悬状蛋白胶聚。能使豆浆中的悬状蛋白胶聚的物质,在复兴有胆水(盐卤)、酸“告水”(告水,就是豆浆中的悬状蛋白胶聚后分离出来的水。舀来存放,在一定的条件下,过一定的时间,告水会发酸叫“酸告水”)、酸木叶都可把豆浆点清。20世纪60年代还用上了石膏和硫酸镁这两种化学物质。复兴人现在点豆花只用“酸告水”和胆水。“酸告水”点的豆花,专家说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点豆花时要将胆水用水稀释,盛入碗中,在胆水碗上放一根筷子,左手持碗,让胆水一滴、一滴地、顺着筷子滴入豆浆中;右手持锅铲,轻轻地搅动豆浆。使之豆浆与胆水均匀接触。这是一件细致的技术工作,灵巧的复兴妇女,大多掌握了点豆花的技术。你看,洁白的豆浆锅前,一位文静的女郎神情专注,凝心聚意,左手卡碗高高的举着,右手不停地搅动,阿娜多姿的造型,像孔雀点水;多彩柔美的劳动画面,如飞天舞蹈。这时正好体现她的能干、聪慧和美丽。慢,在磨练耐性,慢,是一种修炼,慢才能成正果,才能使豆浆中的悬状蛋白充分凝聚。有人说:“心急不要点豆花。”还说:“现杀牛都得吃了,推豆花还在点。”时间是长了点,往往精彩就出在时间上。胆水要适中,多了要“伤胆”,做出来豆花很大一股胆水味,复兴人说“叮口”;胆水少了又点不清。

豆花点清了,就是说,豆浆中的悬状蛋白胶聚了,把水分离出来了,漂浮在“告水”中,在锅里用筲箕把这些豆花榨紧,用刀交差划成小磴小磴,再烧涨,舀来吃,叫“活水豆花”,赤水人认为四个字喊起不顺口,就简化为“豆花”。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5370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