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蚊子,今夜我让你们咬个够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镇远 周太维    阅读次数:12042    发布时间:2023-11-22

今天回到宿舍有点早,感觉有点累就躺在床上。房灯开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那时,天还没有黑。蒙蒙中,我睡梦中觉醒,看看表,还早,于是提起一本我喜欢的书默读起来。书这个东西真奇怪,不管文字情节如何动人,但看到那一排排纤细的方块,我又一次感觉疲倦,于是索性关掉房灯,打开床头灯看起书来。这一开,把我的睡意完全抛开了,几只蚊子突然掀起了我的往事,一段段铺开,还得从20年前说起。

我和蚊子很有缘,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习惯了什么语言或是什么生活方式,总忘不了的还是童年的记忆和亲切的乡音。1997年以前,我和哥哥在咱们乡里读小学,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房间很宽但也很暗。每到夏天的晚上就有很多蚊子,哥哥说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也遇到很多蚊子,于是他把整个身子包裹起来只留鼻孔呼吸。于是,我也把自己包裹起来,睡前听到蚊子在耳边嗡嗡作响,恨不得一巴掌把蚊子拍掉。

2005年,我到离家100多公里的外县读书,自己租一间小屋。那时人生地不熟, 远离亲戚,没有朋友,偶尔和同学往来,感觉很温馨却又很孤独。我很喜欢那个地方,喜欢那里的教育风气,也喜欢那里的人们,在那里的每一天,我都很享受那里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每到夜晚,我回到出租屋,看看书,然后躺在一张古老的床上,每到此时,都会有那么几只蚊子在耳边嗡嗡作响,我没有理它们,盖着被子睡觉。这一年,开始了我孤独的生活,也是我远离亲人远离朋友的开始,每当提到家乡的一切,我就特别怀念,对每一件极小事物都有极大的兴趣,包括乡亲们的语言特点和行为。

2006年暑假,我到广东中山打工,有很多老乡在那里,他们到广东78年了,大家基本上没有回过家,有少数人一年回去一次,有的人一直没有回家。对家乡的浓浓思念,只有漂泊在外的人能够理解。他们给我讲了一个笑话:五年前,一个老乡很久没有回家了,有一天清晨,大家都还没有睡醒,她就对着一个老乡大惊叹道——“麻咦,这里的猫和我们那边的猫都说侗话,一摸一样”。惊醒的老乡又气又感到好笑,她很想骂骂吵醒她的老乡,却有觉得那个老乡没有文化不见世面又思乡严重能够理解。人类语言丰富多彩、各国不一、各地不同,每一个国家和地区语言千差万别。我们生活在中国贵州农村,虽然说是侗族,但和湖南、广西的侗族语言以及贵州其他地方的侗族语言都不一样,我们生活的乡镇范围一万多人口,大概就有3/4的人会说我们的侗话。仅此极特的语言特点,在全国范围内能遇到几个同语音的人?而动物不一样,同一个品种的动物就会发出一样的声音,特别是猫叫声狗叫声。那个老乡在家乡听惯了那种猫叫声,她以为那就是侗话。现在我才理解她的心理,生活在一个环境里固有的东西,那就是与其相通相悉的东西,无论走到哪里,那东西就像亲人固有一样的亲切和熟悉。那一个暑假,我和老乡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夏天。每到夜晚,我都关好蚊帐,检查是否漏进蚊子,然后听着蚊帐外蚊子嗡嗡的飞舞声进入梦乡。

几年来,我都是漂泊在外。每到一个地方,他们的语音他们的话语都不相同,当我刚刚学会一点他们的方言就又离开了。贵州少数民族很多,苗族、侗族、彝族等等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就是汉族各个地方的语音都不一样。唯有那些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一样不变的,它们的表象是多么相似。在我心里,蚊子的嗡嗡声才是最熟悉的。

几经辗转,我来到了贵州西部,来到了海拔2000米以上的乌蒙山,这里气候独特,没有夏天。空气干燥,紫外线很强,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是这里也有好的一面,苍蝇蚊子很少,夏天很清爽,几乎都要穿两件衣服。到这里以来,我还是几乎没有朋友,远离亲人,偶尔和同事出去闹闹。有的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不喜欢交朋友,不喜欢与人交心,把自己锁得严严的。

今夜睡前听到了蚊子的嗡嗡声,感觉特别耳熟,想不到它们弹奏的依然是童年时的侗族曲调,走过的五湖四海依旧不变的乐曲。儿时的伙伴们都成家立业了,大家都漂泊在外,很久不见面。远在家乡的亲人朋友们也忙忙碌碌,很少交往很少联系。唯独此时的蚊子嗡嗡作响,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蚊子,今夜我让你们咬个够。

 

 

备注:此文写于2014723日夜。2014年放暑假以后,和我一起长大的哥哥从乌蒙山毕节威宁调回镇远工作,哥哥和我从小学到高中都在一起。后来各自读了不同的大学,先后考到毕节市威宁县工作。哥哥回来那段时间,我很高兴又很失落,高兴他调回来了,我自己也将会不久就会调回来。失落的是我一个人留在乌蒙山。到2023年此文写了10个年头了,但我还是很清晰记得里面的经历和感悟,再次与大家分享。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5096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