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爱,在不幸中闪光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赤水 李昌福    阅读次数:17027    发布时间:2024-03-15

1991年2月5日上午。

昆明市延安医院外科病房。

医生和亲友们焦急而又雅静地等待着一个俊秀少妇往手术单上签字。只见她两眼滚动着泪水,握笔的手颤抖着,迟迟落不到手术单上。此时,她为难极了,签吧,手术难度大,丈夫很有可能就此与她永别;不签吧,丈夫的外伤性高位截瘫便没有康复的可能……

她,名叫袁永珍,贵州省赤水市林业局干部,一位普普通通的军人妻子。1990年8月,结婚才两年的袁永珍,带着年仅一岁的女儿,千里迢迢去云南昆明,与在云南武警总队服役的丈夫王利平“鹊桥相会”。正当她沉浸在一年一度团聚的甜蜜之中,不幸却突然降临。8月8日,丈夫因公负重伤。她心急如焚地赶到医院,丈夫昏迷着,颈椎4至7节和左小腿胫骨骨折,头部和左脚吊着几公斤重的牵引铁砣……

经过半年治疗和观察,医院要她签字做丈夫的颈椎补合手术。手中颤抖的笔,震颤着她的心房,她多么害怕丈夫离开自己,多么希望丈夫的截瘫能够康复哇!考虑再三,她终于冒着承受更大不幸的打击,为丈夫争取那怕是一丝一线的康复希望,用颤抖的笔写下了饱含挚爱的“袁永珍”三个字。

手术后,丈夫苏醒过来。“利平,你……”袁永珍强忍泪水,生怕给丈夫增添难过。“没关系,几个月就会好的。”丈夫想翻身与心爱的妻子多说几句,无奈胸部以下无知觉,手不听使唤。

面对不幸,袁永珍坚强地挺起胸,昂起头,义无反顾地朝着一条用拼搏、牺牲、奉献铺成的人生道路走了下去。

为治好丈夫的病,袁永珍在昆明市内到处打听,多方求医,不管是部队的、地方的、集体的、个体的,只要能治截瘫,她就去求,去请。在延安医院护理丈夫的日子里,袁永珍每天两次骑车来回跑16公里路,既要照顾小女儿,又要为丈夫洗脸、擦汗、翻身、接大小便、按摩,将饭和药一勺一勺地送进丈夫口中,每天休息不足4小时。太累了,就在4根小方凳上睡一会儿。丈夫住院10个月,她300天如一日!人明显地瘦了。看到妻子累成这样,从不知道难过是什么滋味儿的王利平,悄悄地流下了心疼的泪水。

3年过去了,丈夫的病情无大的好转,他悲观,急躁,平白无故地发脾气。妻子理解丈夫,从没对他说过半句重话,发过一句怨言,总是热情鼓励他:“你是个军人,应该坚强起来,拿出军人的勇气战胜疾病。你的病迟早会治好的。”在安慰丈夫的同时,她翻阅报刊资料,留心广播电视广告,向别人打听医讯,继续想方设法为丈夫寻医找药。听说贵州遵义有个老中医能医截瘫,她不远千里从昆明送丈夫去医。10个月花去借来的1万多元而疗效不明显,她一点不悔。打听到四川合江县有个民间医生能治,她问着路去将医生请来给丈夫治。尽管流了泪花了钱仍无效果,她一点不灰心。4年多时间,袁永珍行程两万多公里,寻医13人,云贵川3省留下了她辛苦的汗水和足迹。前不久,她从电视上看到河北省有人能治截瘫,高兴地对丈夫说:“利平,等我们省吃俭用凑足1万元,我送你去河北治病。”丈夫感动得哭了。

治疗截瘫,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部队护理丈夫期间,袁永珍常常因为自己请假时间长耽误工作,丈夫在部队治病给部队增添麻烦而深感不安。她向部队请求获得批准,将丈夫送回家乡治疗。

回到家乡,为节省医疗费,尽快治好丈夫的病,袁永珍请教医生,买来医书,刻苦学习打针、针灸等技术。起初,她拿着针手就发抖,怎么也不敢往身上扎。想到丈夫,她咬紧牙,狠着心,反复在自己身上练习。会了,才给丈夫扎。

她边工作边护理丈夫。天刚亮,她就起床做饭,为丈夫熬药,给女儿穿衣,送女儿到幼儿园,赶去上班。下班后,接小孩、买菜、做饭、洗衣、拖地、油盐柴米也要她弄,走路用小跑。晚上,少有时间坐在电视机前。除了工作和料理家务,其余时间都陪着丈夫,为他打针、按摩、针灸、洗澡、活动肌肉关节、扶丈夫站立锻炼。为使丈夫心情愉快,有利疾病康复,她经常用轮椅推着丈夫去卡拉OK厅唱歌舒心。截瘫,往往使人想到“脏”“臭”等字眼。可是,在王利平身上,妻子用辛勤的汗水将它们洗得无影无踪。

一天,丈夫把妻子叫到身边,深情地说:“永珍,我成了个废人,让你太吃苦啦。我们离婚吧。”妻子一把捂住丈夫的口,“看你说些啥呀,只要你的病能早日治好,你能多为部队建设作贡献,不管吃多大的苦,我也甘愿!”滚烫的话语,抚慰着丈夫的伤痛的心,勾起他不尽的遐想——

32年前,他和袁永珍出生在红军四渡赤水的渡口元厚镇。他们一块儿上小学进初中读高中,一块儿听老一辈讲红军的故事。1980年,他走进了军营。袁永珍便将自己珍藏心底的爱军之情托鸿雁交给了他。8年后,他们结成了百年之好……

望着因操劳而日渐憔悴的袁永珍,一些“好心”的亲戚朋友也来劝她:“你对丈夫够意思了,他是部队的人,有人照顾,跟他分手吧。你年纪轻轻就这样服侍他一辈子,实在太可惜。”“有啥可惜的!利平是因公得的病,我是他的妻子,有什么理由不照顾他一辈子?”亲友们再也不提“分手”的事。

5年来,不管多累多苦,袁永珍从没与丈夫吵过一次嘴,说过一句伤感情的话。为了丈夫治病,除部队按规定报销的费用外,自己欠债18000多元,她从没向部队首长叫苦,向地方领导伸手,而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就是这样,她在困境中拼搏,在不幸中默默奉献。现在,王利平的手和脚恢复了知觉,能不依靠任何东西坐立10多分钟,让人扶着可站立一个多小时。望着情深似海爱重如山的妻子,王利平不知说什么才好。

爱,不只是一份浪漫温馨,更是一份深沉的责任和奉献。袁永珍一如既往地担负起了军人妻子的责任,默默无闻地为军人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作者简介:

李昌福,贵州省赤水市人。中共党员。从1985年起潜心钻研新闻写作和文艺创作,在《遵义报》《贵州公安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贵州日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等数十家军内外单位发表新闻、文学作品1000余篇。出版散文集《山泉》《耕耘》两书,获奖30多次,被多家报刊台聘为特约记者、通讯员,连续6年被成都军区政治部《西南民兵》杂志社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222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