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元旦,是辞旧迎新的喜庆的日子,万事初始,万象更新。每年元旦,都会看到或经历喜事,今年也不例外。2022年元旦,是侄女出嫁的日子,也是她24岁的生日,真正的双喜之日。
这个我看着长大的孩子,记得她小时候的体弱多病数次让照顾她的外婆心急如焚;记得她小时在相机镜头下惊艳的舞姿和羞涩的笑容;记得她陪着我看云海,上法王寺拍出的美好瞬间;记得她每月回家都贴心的给外婆准备吃食和礼物;记得她看似冷漠的外表下坚强善良又敏感的心……这个外婆带大的孩子如今要着红妆,嫁爱人了。
姐姐姐夫他们准备着侄女出嫁的种种事情,一次次的叮嘱着她:外婆和父母所出的陪嫁钱是贴己钱,一定要自己保管好。那是她以后如果遇到困难时能有余力撑过的暂时保障,是家人能给她的爱的祝福和表达。
已到古稀之年的外婆和已走了半个世纪的父母,看过和经历过了世间太多的恩怨情爱,明白感情的崩离大多都缘于现实的不尽人意,人一生经历的事,大都与物质息息相关。
一个人单身时可以纵情生活,结婚后便有了诸多责任和义务,柴米油盐件件真实,车子房子孩子事事上心。爱是被这些现实消磨殆尽还是不断升级增加,完全要靠各自的修行和对爱拥有的能力。
感情落实到了婚姻,都是实实在在的过日子,纯粹的爱没有物质的滋养,是支撑不了几天的。谁都经过感受过年轻时不顾一切的爱,以为爱能战无不克,事实证明,那样的爱有多辛苦和难过,人生无常,最无常的其实是人心。
所以,到孩子要出嫁时,都想把最好的给她,那就是爱和钱。是希望她往后余生,即便遇到生活的坎,能从容的走过去,给她站直缓冲的机会,再继续走余生。每一个女孩,都是父母心尖上的宝贝,出嫁,意味着成长的断离,开启另一种生活。所有一遍遍用心的叮嘱,看似唠叨,其实都是爱的交接。
世间的婚姻最初大部分都是冲着情深似海难自抑,唯有以爱共余生的感觉去的,但结果却会各有不同。婚后开始面对的,是琐屑而平常的事,日复一日,两个各不相同的个体,要每件事上三观上取得一致,需要高难度磨合。有些人,在恼人的琐事里消磨掉了曾经的情比金坚、海誓山盟。真正能走下去的,都是以爱的名义在相互的理解与宽容里打磨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相互撑着依靠着抵御岁月的暴风骤雨。
我对她说:你要嫁给一个人,不要因为物质,不要因为孩子,不要因为任何同情怜悯或是除了爱以外的心思,因为现在的女孩都需要经济独立,自立更生,你嫁不嫁都要有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你嫁,是因为这个男子能让你安心让你觉得可以和他一起面对所有的风雨。他值得你托付和信任。爱,最不能缺的,便是信任,相互信任才是爱的本质。
侄女说:二孃,我明白你的意思,我想好了的。
这个平日里不多言不多语的孩子,内心有着千军万马的热情和让人很难动摇的执拗,她决定的事,便是定局。她和所爱男孩曾经都是留守孩子,双方父母因生活所需长年在外奔波,很难陪伴他们成长。整个婚礼的筹划细节,差不多也是他们共同决定和置办,并未让父母操心太多。我想相似的经历会让他们更懂得爱和珍惜。
人生的情感,能始于心动,止于白首是最好的。能拥之则安,伴之则暖,则需要恰到好处的喜欢和偏爱,你不用多好,我喜欢就好;我没有很好,你不嫌弃就好!能一开始就看清情感里的遗憾和不足,明白现实将要而对的艰难与共,以相守之心,走余生之路,才能让日子越来越好。
我想,她都明白。
唯有祝福,也只剩祝福:
亲爱的你们啊,幸福相随,白头偕老!
二
近日难得的好天气,在娘家,趁着阳光去散步,丢帅自然形影不离的跟着。
走过山川田野,走过水渠村落,来到了一个天然石坝上,石坝上有楼房几幢,在过路的大田埂上,有一丛丛的菊花开满,黄的略显凋零,红色风华正茂,冬日暖阳懒懒的把人笼着,似乎每个人都是它的新宠。
我选了阳光很好,红菊灿烈的一个地方坐下,转过头,一朵朵朱红里缀着金黄蕊的菊花,散着甘美清新的香味,就在我脸上蹭擦着,仿若恋人的亲昵。
一个背着孩子的大娘走了过来,一个拿着捞柴竹扒的婆婆走了过来,一个刚洗完头顶着湿漉漉头发的中年女子走了过来,大家招呼着,沿着我坐的一长排围砌菊花的石头坐了下来晒太阳,摆起了家长里短的龙门阵。
这个地方叫简坝,我问旁边的人,是不是姓简的人把房子建在大石上,所以有此地名。结果他们回答,这周围就没有姓简的人家。很多村庄的地名都是奇怪的,也许只是许多年前的口误或是随口之言,便成了成百上千年的固定记号。
我眯着眼,感受着太阳的温存,偶尔拿起手机拍着菊花,用手轻抚着复杂的花瓣脉络,顺着那些火热的颜色,探寻一朵花在阳光下的盛颜,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千山万水,只是有些人,一生都没试着去走过。
每当这时,我都能感受到安静和美,这种无所事事的虚渡,让我一次次感叹人间值得。
身边的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交谈着,陌生人的话题,不过就是相互查探户口,住哪里,姓什么,家里有谁……对于她们的询问,我也会回应着。聊着聊着,便说到了父亲,旁边上了年纪的对父亲都是熟悉的,她们感叹着一些记忆里还有的往事。然后有一个人突然由我爸爸的教师职业说到了死后火化的事。说起 了他们村子里有个老师被火化的事,在农村,一般去世的人都是土葬,但有工作的,需要火化,才有亲属安埋抚恤金等一系列的福利。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