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小时候治病的回忆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务川砚山镇 妄自逍遥    阅读次数:18022    发布时间:2024-06-26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医疗条件不好,大人小孩得了什么病,都是靠自家或左邻右舍了解的一些单方来治病。除了“宝塔糖”用来给孩子驱蛔虫之外,稍微严重的病情,就找附近的民间土医生来治。一般没有大碍的病都不会到医院去的。那是一时没有钱,二是怕耽搁活路。

小的时候,人们饮食卫生极差,小孩子肚子里都会生“朝虫”,就是一种蛔虫,大人们都要到医院捡点“宝塔糖”定时不定时喂孩子,这是小孩子驱痐虫常用的又是特有放的药物,吃了“宝塔糖”,小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拉出几根来,体现出“宝塔糖”的威力。

小的时候,人们吃饱是为了干活,偶有吃嗝的现象。为了解决吃嗝的问题,人们就吃点酸水之类便能解决。由于冷热不均,人们凡是遇到鼻子出血,就去找苦艾来阻住鼻孔,隔一会就不流了。要是口角生了叫“争嘴疮”的,就用蒸饭的汽水来抹,几天就会好。嘴里长溃疡,就用“爆疙蚤〞(女贞树)叶子用开水烫后擦拭口内,没两天便好。身上发丹,就是起红疙瘩,用一种虎耳草加高梁籽加米酒,煮成汤后喝下,一道灵乎。感冒后喉咙管疼痛不止,就吃“八字金龙”这种草根,便能止住疼痛。常是肚皮痛,就去挖些茅草根,洗净之后,放入淘米水煮成汤后喝下便可止住疼痛。

小的时候,农村大人小孩被刀伤的是常有的事。如切菜不小心被菜刀割了,砍柴不小心被柴刀砍了。一般伤口不大,都是自己想办法。在家里就找巴壁符,一种小蜘蛛的网用来敷上,就能止血。要么到门外找野烟,将野烟洗净捣碎后敷在伤口上,再用布带包扎好,这绝对不会发炎。有的找苦蒿来捣碎敷上也可,但没有野烟的效果好。有些还用锅星墨,就是锅上的烟灰,这敷上虽然能止血,但好后在伤口处容易留黑色痕迹,好长时期都抹不掉。为了伤口止血,农村人平时见到蒿枝上长的棉花球或沼泽旁边的一种“梅花烛”,将它取回放在通风处一有刀伤就将撕来蘸在伤口处,既止血又透气,不会发炎。就是一种土创口贴。

小的时候,遇到突然发烧,大人就将灶孔里泥土用化水给小孩子喝,如果不听,就找地虱子烧焦后化水给孩子,这一般都能见效。如果有一种浪浪,就是一种症候,小孩普遍传染的流行性间段性发烧,我们叫“包活路”。大小就去邻居有祖传秘方的人来治,就是找野棉花叶、桃子叶、艾草叶等一起捣碎用白布裹着包在额头上,包上去就会有好转,三两天就会退烧了。

小的时候,小孩子常不小心被火烫,伤形不大,大人们到山上扯来一些火烫草,用来烙焦,碎成成粉末,倒上菜油,绞拌均匀后,涂在伤口,既止痛又让伤疤能活愈。

小的时候,突然肚子疼,产生头脑昏眩的现象。人们都迷信是被“箭”打了。其实是温热不适,遭了阴风产生的一种现象。人们将受害者的胸口或手弯处用清水拍打几下,然后将胸口或手弯处用力捏提几下,如果产生乌色的血泡,说明是被“箭”打了,血泡越大,说明遭得越厉害。有的将一只手拍打一下就下好,严重两只手都拍打。在家被“箭”打了的小孩,因拍打疼痛,就去捉一只公鸡来将胸口或手弯处用翅膀在嘴哈一口气再往胸口或手弯处扫一下,这样几下就好了。有的用布片去找小便蘸湿后,用来将小孩的胸口或手弯处擦几下就好了。

小的时候,人们喜欢采取神药两医的办法。凡是孩子生了疮,一般都是请迷信先生化碗水叫“神仙水”,然后点燃一支香,喝一口神仙水,向生疮处喷去,然后念着咒语,比划符图。这一冰凉凉的神仙水让疮处降温,病者感觉舒服,觉得有效。就这样一天一次或两次,直到疮好为止。

小的时候,特别是生了腮腺炎的孩子,那时叫生“撑耳黄”。有的用野烟来贴,有的用土烟管里的烟垢来抹,有的治愈,有的无效。无效者就去找神医,神医念着咒语用手朝腮腺炎处抓几下,甩几下,回去之后就好了,不知是什么怪招,反正不会告诉你,让你觉得神乎其神的。

小的时候,人们因劳累过度,营养不足,会产生没精打采的现象,总认为是闯到什么鬼神之类。那时人们都要找附近会送神送鬼的人收拾一下。小则扎茅人打替胎,大则赶庙会了愿信。反正请来的人说来你相信才办,办了你觉得是一种解脱,就自然有点精神了。不管真与假,也无法验证。

小的时候,由于人们没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医疗技术,有些因病就凭土方子或土医生医治,或从事迷信活动,没有得到正确医治而丧失了性命,许多孩子都是凭着命大而活了过来。现在回忆起来,真是让人悲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各种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医疗药物都面向先进,走向完备。现在无论大人和小孩,一有点儿毛病就要去药店捡点药,就要去医院看医生。尤其是实行“医保”之后,人们看病更是频繁,把生命健康放在人生的首位。

面对现在,回忆过去,不免有许多感慨。咦!过去多难,现在多好。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579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