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红托竹荪——竹林下的精灵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赤水 李克强    阅读次数:28130    发布时间:2024-06-29

20246月中,市文联组织作家协会、诗联协会、画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2—30位老师到位于赤水市大同镇冠萃竹业有限公司红托竹参(荪)基地参观,开展采风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

早上8点,我到美嘉乐超市门口,大同公交车站等车上车。新调文联秘书喻永琴也早在此等候点名上车。同车的都是一些老熟人。有知名画家燕鸣和,知名摄影家王昌黔,作家、摄影家佘思良,老作家雍平,青年作家何正国,诗联老会长、诗人穆同贵,诗人明明、诗人欧阳婷菊等一行10多人,这些人明明是可以坐小车的,可他们却偏偏来挤公交车,体验生活。人多坐少,我们一伙大多是70岁以上老人,都站着、挤着、摇着到大同。这种亲民作风,深入民情的举动让人十分敬佩。当我在公交车上摇挤到大同镇木产坝村冠萃竹业有限公司竹参(荪)基地时,也是9点过了。

一下车,只见一座新修的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拔地而起,给人一种现代化工厂就应有这种气派的感觉。只见厂房门口墙上挂了三排醒目的大吊牌,分别是贵州大学食用菌产业技术服务专班实验基地贵州师范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合作基地贵州省织金县高原食用菌研究中心合作基地。乖乖,好威武的牌子,有这样强大的技术支撑,企业不发才怪。

今天是个好天气,只见艳阳高照,蓝天白云,让人心情特舒畅,我们稍作休息后,就直奔位于大同镇大同河左岸半山腰的红托竹参(荪)生产基地,我和雍平、燕鸣和坐上了在大同镇政府上班的青年作家雍瑾的车,直奔基地。前几天赤水连续下大雨,暴雨将山区公路冲得坑坑洼洼,十分难走。雍瑾小心翼翼地开车,将我们安全地送到半山腰竹参(荪)基地现场。

一下车,只见遍坡的丛生竹林下,一排排,一坐坐育苗棚静卧在竹林下,阳光从竹林洒下,照得菌棚班驳离奇,看着被遮阳网掩盖的菌棚,我一个参战老兵,感觉菌棚就像身作隐遮作装的战士,静静地卧伏在前沿阵地前等待号令,准备冲锋出击。我们走到林下菌棚前,随同的工人,将遮盖在菌棚上的网拉开。啊!只见菌棚里的红托竹参(荪)象一个刚睡醒的少女, 好奇地看着人们,只见它们头戴背雷帽,身作白衣白裙,脚指浅红,象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她闪烁的光泽,使她更象一个对我们挤眉弄眼妖姬,期盼我们接她下山回家的精灵。此时此情,真让人浮想联翩……看了一阵,感叹一番后,我们回到竹参(荪) 采收点。我拿起一个紫红的竹参(荪)蛋,该竹参(荪)蛋在我注视下,正准备破壳出身。我忽然想起前年世界诺贝尔物理奖的量子纠缠理论,我将她放在手心,用眼直视她,一眼不眨地盯着,只见竹参(荪)从参(荪)蛋里伸出头,伸出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爬了出来,好神奇啊!

我在采摘基地现场,采访了几个工人,他们都是当地农民,其中有个说他们以前在外地沿海打工,扣除路费,一年下来,挣不到几文钱。听到家乡搞竹林开发,我回家给冠萃公司打工,参与栽培管理,采摘竹参(荪),竹参(荪)生长周期9个月,除室内菌丝培养外,竹参(荪)落地栽种管理、采收要6个多月,象我这种劳力好、懂技术的一般日工资200元,一个周期6个月,我有3万多元收入,而一般季节工每人约80—120元不等。我们村有100多个农民在此上季节工,挣不少钱,我们内心感谢大同镇政府,感谢李红梅书记招了好商,更感谢穆琴老总,使我们脱贫,富了起来。

穆总老公钟浩先生的哥,也在现场指导,我和他交谈得知,红托竹参(荪),生产择地,择气候,既要通风向阳,又怕太阳直射。此基地,海拔400米左右,土地肥沃,酸碱值在6.5左右,湿度50%,气温在5—35度之间,此地年平均气温18度,竹参(荪)最佳生长温度在20—28度之间,所以公司采用林地堆土搭棚技术,遮阳通风控温,6月开始采收,气温逐渐升高,此时菌体已成型,只要控制棚里湿度,问题就不大了。同时我们清晨5点开采,到8点收工时,太阳出来我们也遮阴了。正说着,只见一行人4人向我们走来,其中一个美妇看到我,上前和我握手,巧不巧,这个美妇就是冠萃竹业公司老总穆琴女士,只见她皮肤细腻白晰,由内向外散发出诱人的气质。她五官立体,线条柔和,漂亮的眼睛晶莹透亮,深遂纯净,一身清爽利落。她握着我手说:李老师又来了。我忙叫雍瑾给我和穆总照张相。青年作家何正国忙说,我从来打伙照,穆总微笑着和我们合了影,穆总说:她是陪北京商人到现场看样定货,准备包装出国。尔后就和北京商人向林地竹参(荪)棚走去了。

11点,我们开始下山,回到竹参(荪)基地产房,顺便参观了生产包装整个操作流程,留下深刻印记。

中午,我们一行30多人,坐了满满的三大桌,桌上摆上了两盆竹参(荪)鸡汤。香香的竹参(荪)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忙伸筷子夹起一个竹参(荪)往嘴里送,啊!肥厚的红托竹参(荪)好鲜,好美味,真是香、脆、嫩。鲜为一体的山珍美味,太好吃了。此美味佳肴,过去只有宫庭御宴才有,今天终于品尝到了。大家一阵狼吞虎咽,赞不绝品。表现出了文人的狂热本性。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大家发现桌上没有酒,老穆会长仗着是穆琴长辈,叫上酒,食堂工人讲,考虑到天气热,客人年纪大,就没上酒。穆琴一听叫快上酒,说酒是文人的灵魂。酒能刺激文人的思路。穆琴给我们一一敬酒,大家边吃边喝边向穆总致谢!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560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