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情怀煮酒品味人生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江亲莲    阅读次数:26430    发布时间:2024-08-14

宋朝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四句词还被写入任贤齐的歌曲《花好月圆夜》, 每每想来,总是让人心旷神怡、留恋回味。

生逢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也注定会迎来一个竞争激烈相对内卷的时代。以平凡筑经典,以情怀煮人生,可以是每个活在当下人的不错选择。短暂人生,是艰苦奋斗的人生,更是铸造幸福的人生。能过成什么样,能活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自己。如果你饱含对事业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相信不久后的将来,事业生活也将回馈于你同样的热爱。这应该就是用情怀感召未来的无穷魅力吧。

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内因决定外因,心态决定状态,究竟是要把人生看为是“苦差事”,还是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渠道”,是价值观问题。如果你觉得人生很艰辛,只是生而为人不得不活下去、走下去,那还得立即改变心态,改变认识。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就看你有无能力接受现实的考验,能适应就适应它,不能适应就改变它,相信总有一条路是属于你的。沧桑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勇气坦然面对,在困难面前退缩止步。《论语卫灵公》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压力才有动力,适当的给自己加点码,不让松懈爬上脑袋,做到松弛有度、宽厚有爱,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视人生为乐趣,处处皆是天堂;视人生为痛苦,条条道路都是地狱。既来之则安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也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一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担当,更是年轻人需要涵养的“精神”。也许有人会反驳,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好像什么也不会。谁天生就会做什么呢,大抵是经过无数的探索与实践才换来了自己的爱好与坦途。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想要一个美好的人生,除了脚踏实地的笨办法,再加一点情怀,那就锦上添花了。学会鼓励自己、安慰自己,正确的争取,努力的付出,谁的未来都不是梦,梦想也能照进现实。没什么不可以,做梦的机会都不给自己,那哪来实现的可能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失为一种可靠的人生历练。

记得管理学中有一条1万小时定律”,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万小时的练习,算过来相当于只要3年时间不断积累、学习磨炼,你就可以“出道”“行走江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每一个对人生充满怀疑、踌躇不前的人,都应该有这种信念。把握好自己的人生,需要一份定力,一种坚守,熬得住,坐得住,挺得住,安下心来,专心致志,迷恋至深,一如既往,一往无前。不怕输、不怕难、不怕险,只管坚定内心,勇敢去追去闯,其他的就让时间来判吧。而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这个世界,纷繁多样,斑斓多姿,充满无限的诱惑,还有无限的挑战。当你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花花世界、灯红酒绿、觥筹交错、乐声悠扬、舞影婆娑,美不胜收,甚至耳边还不断游荡着身边“火箭式”提拔的传奇故事,再回头看看自己,长年累月就是“一身孤胆、两袖清风、三更不寐、四季受累”,变化的是年龄,不变的是职位。每当有领导同事指点,总会先入为主的对号就座,自我较真较劲,难过许久不能自已。可,你有没有想过,每个人都不会得到所有人的喜欢。谁人背后不说谁,谁人背后不被人说。做好自己,坚守初心,不怨天尤人,也不妄自菲薄,倾尽全力,杀出重围,才是该做的事情,别计较太多,学会断舍离,断掉不该有的感情,舍去不该有的包袱,离开让你内耗的人和事。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不管何时,无论遇见什么,内心总要沉得住气、稳得住神,让内心真的在坚守那一份初心、那一份纯真、那一份淡泊、那一份安宁、那一个本我。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走好人生路,不光要有“琴心”更要有“剑胆”,既要有会漫画人生的“妙手”,更要有敢担道义的“铁肩”。当你无畏生死,侠肝义胆,豁得出去,还惧怕什么呢。在每个奔溃的边缘,给自己一点相信的力量,相信坚信能创造可能。你还有什么不敢面对的呢?人生充满酸甜苦辣咸,没有一点真功夫,是很难写好一撇一捺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又是经历过何等的付出与拼搏,才换来一世的太平与安详。人生百态,或坎坷,或顺遂,情怀少不了。你尽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命运。以佛系之心,尽全身之力,书写只属于你的一览芳华。当你珍爱上了身边的一切,还舍得浪费生命吗,还愿意和无关紧要的人和事纠缠吗?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也别把自己不当回事,以感恩诚挚有爱的心,浸润枯燥干渴挑战的红尘,品味独特的烟火人生。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516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