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畅游赤水燕子岩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签约作家 佘思良    阅读次数:18274    发布时间:2024-08-17

朋友!你来过赤水的燕子岩吗?赤水,一座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北部的小城,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世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处令人神往的自然奇观——燕子岩。它不仅是赤水的瑰宝,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奇迹。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徐迟先生一走进赤水,立即被满沟满岭的原始森林所震撼。后来,他在那篇叫做《贵州本是富裕省》的文章中写道:“在地球北纬28°线上,如今仅存下赤水河畔这座原始森林,至今是圣洁的处女林。”这“处女林”,当然包括赤水的燕子岩。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窗帘,我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前往燕子岩的旅程。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好奇,踏上了探索燕子岩的旅程。

大巴车从人和广场出发,拐入了丹霞大道,到达赤水游客中心后转入了三十里河滨大道。通过车窗,远处的山峦和赤水河尽收眼底,好像在展示着这片土地的美丽与神秘。经过三十多分钟的行程,我们终于抵达了燕子岩景区,开始了燕子岩景区探险之旅。

燕子岩位于贵州省赤水市的两河口镇,距赤水市城区26公里。燕子岩是一处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这里的岩石以红色为主,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剥离和水流侵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奇观。燕子岩以亚热带沟谷雨林植被为主体景观,景区主要由竹篁幽谷、燕子飞瀑、一帘幽梦、长寿泉、生命之源、生命之根、栈道云梯、空中走廊、莲台瀑布等景点构成。是一个以原始茂林为主的生态景区,景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游览时间大约要两三小时。为了减轻游客的运动量,景区配有观光索道。

燕子岩景区以其原始古野的森林植被、造化神奇的丹霞地貌和罕见的侏罗纪纪念物遗存而一举获得国家森林公园的桂冠,是神州华夏又一处生态休闲旅游和科普考察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步入燕子岩,仿佛走进了一个红色的世界,红色的岩石、红色的土壤、茂密的植被,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燕子岩的核心区域是岩洞,这里的岩洞奇特,如宫殿般富丽堂皇如仙境般梦幻神秘。最为著名的是“燕子洞”,洞内丹霞石千姿百态,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让我们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成百的小燕子来来往往,像在迎送远道而来的客人。

走进燕子岩景区第一个景点叫廊桥遗梦。看外形,这座桥按照贵州当地少数民族风雨桥的风格建造,而风雨桥则是苗家阿哥阿妹谈情说爱得而地方,因此,有人又叫作为风溪河上的爱情桥。别以为讲得很俗气,这燕子岩就是为大家寻找爱情的梦而天造地设的,因为那里有两件人类传宗接代的宝物,一是生命之源,一是生命之根。那条长长的竹篁幽谷就成了情人走廊,这座风情万种的廊桥呢,也就被人涂上了一层柔情蜜意的色彩。

咱们在这里可以选择步行也可选择乘坐索道。索道型式采用国产式单线循环固定抱索器四人吊厢式。索道线路中间设置6座支架,索道长700多米,高差为170多米。

下了索道,穿过绿树蔽日温柔清新的小径,只要人一踏进去,就有一种暗无天日,无分寒暑,山外重山,瀑上叠瀑,处处桫椤,步步皆竹的感受。难怪一些多情男女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这该是风情万种的“情人走廊”。

这是一条用丹霞石铺成的路,当铺完最后一块条石,恰好是一千八百一十八步台阶,在这条路上走,我建议大家换一种心境,既来之,则安之,要放松、放松再放松,呼吸,呼吸再呼吸,深呼吸,多吸氧。这里的空气已经被原始森林和小溪流泉过滤了一千遍一万遍,每一毫升空气,都爆满了负氧离子。

在燕子岩景区内,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终年流淌不息。溪水潺潺,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沿着溪流漫步,感受着微风拂面,听着鸟鸣虫鸣,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在溪流中,有一瀑布,那就是燕子飞瀑。

燕子飞瀑,瀑高约八九十米,因为半山石壁常有成群结队的燕子从瀑布中飞进飞出,山民就叫它燕子飞瀑。流水伴随着岁月的刀子,无情地把一条条峡谷任意切割,形成一排排垂直的断崖绝壁,加上亘古未开的原始森林,涵养了丰足的水源,于是造就了流水奋不顾身、粉身碎骨的瀑布景观。

有人说走遍中国大地,独赤水瀑布最多,多到千条万条;品赏天下瀑布,惟赤水瀑布最奇,奇得千姿百态。赤水有句时尚俗语,叫“有山皆有泉,无水不飞瀑”。

离燕子飞瀑不远处,是一个天然岩穴,高约30多米,宽70余米,就像一座火红色的石头宫殿,富丽而堂皇。令人称奇的是,石壁上由于风雨侵蚀形成了那么多的石窝,这里居住着成千上万的燕子,它们进进出出,它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它们在这里像进出家一样。也许燕子岩这个名字就这样得来的。

据当地人说,这燕子岩穴还大有来头,这里曾是古人类的穴居地。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还有一家人依崖搭棚,隐居达半个多世纪呢。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411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