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人到中年(外一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郁林    阅读次数:10940    发布时间:2024-12-24

◎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环境和心境变化颇多,对自我和生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或具象来思考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少,陷于琐碎和日常。

现在想想,年轻时甚至一度认为生活并不至于给自我带来什么不良影响来着——就是说生活是生活,自我是自我,自我自然生长,经历诸事;生活自画轨迹,慢慢流淌。两者互不干涉自行其是。大部分年轻的自我自有其共性:诸如对“中庸”和“正统”敬而远之啦,对散发着腐朽气味的“泛泛之论”深恶痛绝啦。珍视自我编织的逻辑巢穴,在狭窄得刚够容身(或未必足够容身)的思维空间内自洽自嗨啦。但是生活是个复杂至极的东西,并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呈现出来的面目也千差万别。

自我和生活两者相互干扰纠结不清的时候在预期里固然会有,但不至于完全混淆不清并甚至于混为一体。这是在曾经的人生某阶段确信无疑的事情之一,一如确信地球是圆的,太阳是热的。

是的,这叫年轻。

 

至于自我和生活这两者混淆不清或直接混为一体好不好,不得而知。恐怕谁都不好轻易下判断吧,毕竟,随着自我步入人生不同阶段,附着在其身上的东西必然随之增加,多个角色互相重合,抢占地盘,作为人生初始阶段的原生状态——习惯称之为自我——手忙脚乱指疲于应对。而由于角色增多,要应付的事情随之增多,责任啦义务啦家庭伦理啦社会地位啦等等棘手至极难下褒贬的事项必然会狭裹甚至是胁迫着自我或志得气昂或狼狈不堪地滚滚向前。

因此所谓中年人,就是自我和生活两者混淆不清或直接混为一体之后形成的一种混合体:难以定义,说不上让人赏心悦目,但也不至于让人看见就想上去扇两巴掌,只能作为一种经常能见到的普通具象勉强接受下来,要不还能怎么着呢?总不能统统扫到太平洋里去。

不错,这叫中年

 

可是话说回来,对于作为具象的个人来说,塑具什么样的自我,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去过什么样的生活,不是上天赋予人的天赋之选的吗?何至于到此境地?那说好的自我意志呢?那说好的无限可能呢?那曾存在于头顶三尺之上虚空之中的终极自由呢?然而对于自我的以上问题,生活只是简短地回应了一声“呵呵”……

实话实说,人到中年之后谁都不应该(或说不可以更确切些)在复盘人生的时候如此胡言乱语思维混乱。笔者既不想作悲观主义者无病呻吟之态,亦无意效仿乐观主义者熬积极奋发味道的鸡汤硬灌别人。已经过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年纪了嘛,悲不悲哀暂且不论,鲜活的立场鲜明的倾向性思维只会留存于年轻人的脑袋之中。

好吧,这叫吃饱了撑的!或者叫粉饰过的天真也行。

 

那有没有不经粉饰巧夺天工浑然天成大智若愚成熟稳重四平八稳的大聪明真天真呢?

有,在寺庙里!

 

 

 ◎月亮白晃晃

 

村里的月亮亮起来的时候总是白晃晃的。

村子边上有一条小河,水不大,由于近年来注意治理河道,生活垃圾不下河了,河水大致还算清澈。然而太清澈的河水对于河里的鱼儿来说并不算太理想的环境,所以平日里大家并不太在意河水清澈程度,时不时地,河里发涝时水还是很浑浊的。

从月初的月牙儿,再到上弦月,再到满月,月亮在村里总是如约而至的。夜里的小河在有月亮光的时候就像雀跃的小孩儿,河里的小鱼儿就随着小河的雀跃分外欢腾,那是抓鱼的好时节。

河道两旁长满了竹子。这些竹子太茂密了,竹梢从两边倾斜进河里,只有河中间留出一道两三米的空隙。在有月光的晚上,河里的光景妙不可言。碎银似的月光在河中间的水面上跳跃着流淌,觅食的蝙蝠贴着水面一掠而过,神出鬼没的。河道两边竹叶掩映,月光照不到,黑魆魆的。老鼠啦,蟋蟀啦,野鸟啦,嘁嘁喳喳鬼鬼祟祟。

河里水不深,又多是沙底河床,走在水里一点儿也不妨事。银白色的小鱼儿就贴着河底砂砾畅游,只要有合适的渔具,这种小鱼儿尽管抓个够。鱼抓回家,把肚子一挤,挤掉内脏,用平底锅一煎。什么都不用放,撒点毛毛盐——老费酒了。

捕猎的乐趣肯定是刻在我们祖先的基因记忆里的,或者不单是我们祖先,这种乐趣是刻在所有的掠食性动物的基因记忆里的。不单单是为了果腹,那份捕猎过程中的兴奋,收获猎物时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总是让人欲罢不能。

然而问题也正是出在了这里。除了人类,其他的掠食性动物捕猎都是为了果腹,只要吃饱了,它们就会停止捕猎,卷缩在树底下享受那纯粹的吃饱了的满足感。这样一来,猎物得以休恬繁衍,自己的口粮也不至于枯竭。这是一种自然精妙设计的平衡。

可是灵长类站起来了,解放了手,制造了工具,变成了人。如此一来,捕猎变得相对容易,并且学会了把捕猎所得储存起来。有一天,捕到了一头大水牛,足够部落吃三天了,于是第二天就睡起了懒觉,睡醒了直接生火烤肉,吃得饱饱的。吃饱后看看架子上的肉,明天还可以吃一天呢,不用捕猎,再睡一觉吧。但是才睡起来没多久啊,睡不着,好无聊,干什么好呢?要不还是再去抓两头大水牛吧。得,水牛抓得越多,食物越是吃不完,无聊越是严重,于是只能再去抓水牛,最后人和水牛都遭殃了。

是谁发明了无聊这个怪物的?追根溯源,是因为站起来解放了手,怎么办?   

把手剁了。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421118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