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芝绿金钗开新运 锦绣石斛入画图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何正国 洪开笫 佘思良    阅读次数:11679    发布时间:2024-12-27

——访贵州金钗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芝绿金钗石斛生态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霞姐妹

 

地处四川盆地边缘的贵州赤水市物华天宝,民杰地灵,而姿芳斗艳,花团锦簇的三十里河滨西路中段的赤水市芝绿金钗石斛生态园开发有限公司,贵州金钗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宽阔的车间院坝里却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一、文艺团体竞相亮相 每个节目精彩纷呈

20241227日下午四时,“庆丰收.年猪宴”芝绿金钗兰2024第三届感恩答谢宴却如期隆重举行。来自赤水市的音爱而声合唱团、丹青赤水合唱团等数支文艺队伍正在倾情演唱。这几支文艺队伍的文艺爱好者均来自于赤水的各企事业单位、各阶层人士,他(她)们老有所为,老有建树,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优美的歌声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文艺尽善尽美的追求。文艺活动分别有红歌、民歌、轻音乐、舞蹈、诗朗诵、女声京剧独唱巜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作品格调高雅,健康向上,赢得了毗邻的村民和该公司的员工,文艺团体共一千余人的掌声和欢呼声,有关部门领导观看了文艺演出,并对该公司年终这次“庆丰收.年猪宴”感恩答谢会别开生面的这一形式作出了较高的评价。

 

二、文艺协会助兴高潮迭起 迎春义书春联深受欢迎

与此同时,赤水市作家协会、赤水市书法家协会、《赤水风光》杂志社、市楹联学会,诗词学会,赤水市摄影家协会、赤水红色文化研究会等有关人士参加了这一活动,并现场开展了“迎新春.写春联”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三、服务健康民众 企业不忘初心

赤水芝绿金钗石斛生态园开发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成立于 2013 年,是一家专注于金钗石斛全产业链发展的企业。整合电子商务销售资源,打造“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的大健康产业链模式,致力于成为专业的金钗石斛服务商。芝绿公司位于贵州省赤水市长期镇天堂沟,目前自有金钗石斛10000亩种植基地。原生态种植基地以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造就赤水金钗石斛的上等品质。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深耕探索发展,目前芝绿金钗兰产品已覆盖:金钗石斛原药材、膏方、提取物、石斛酒系列、养生食品茶饮系列及石斛糖果压片等。同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荣获了多项重要的认证和奖项,包括欧盟有机认证、有机产品认证、中国绿色健康食品、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1ISO2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FSSC22000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等证书,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三年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荣获“2023年中药材品牌示范基地”称号。同时拥有进出口贸易资质,我们的金钗石斛基地是省级定制药园、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获得三无一全认证等。2023年由广州总部芝绿大健康投资建设的研发食品生产线认证成功并投入生产,全线认证可生产食品达数十款产品,往后,芝绿团队会更加致力于研发出更多的石斛加工产品。

自基地建设以来,公司不断整合中医药行业资源,大力推进金钗石斛在学术上的研究及临床上的应用。在学术上,与国家权威机构及多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1.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专家在赤水开展合作项目,不断提高金钗石斛、铁皮石斛、霍山石斛以及紫皮石斛在野外的生态栽培技术;2.与广东药科大学和赤水市科技局共同研究,首次在行业内制定了石斛花的质量标准、采收标准,使石斛花的药用价值达到最大化;3.联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就《含金钗石斛有效成分抗疲劳功效的保健食品研究》与赤水市科技局开展三方合作专项项目合作研究。在临床应用上,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等多所三甲医院的临床权威专家权威临床专家共同研发石斛经典组方及临床应用。,涵盖了金钗石斛原药材、饮片、膏方、提取物、石斛酒、养生食品茶饮、汤饮以及石斛外用产品等多个品类。特别是公司最新研发的石斛乌鸡汤和乳鸽汤,在贵州省第二届“贵药膳”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赢得了评委老师的高度赞誉。同时,我们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收获了欧盟有机认证、有机产品认证、中国绿色健康食品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FSSC22000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等多项权威认证,还荣获了“2024 第一批专精特新企业”“2024 年度中药材品牌示范基地”等殊荣。

谈到公司创业成功到今天初具雏形的发展,该公司女总经理刘志霞告诉记者,企业秉承野外种植,唯真道地好药材,保证天然独特,绿色生态,服务健康是我们企业永恒不变的情怀。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421180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