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赤水红托竹荪赋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签约作家 佘思良    阅读次数:8740    发布时间:2025-03-16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自然钟秀,赤水含章。黔北胜地,翠影摇篁,奇菌隐现,名曰红托竹荪,堪称灵壤之瑰宝,山川之珍祥。

若夫赤水之境,丹崖赤壁,碧水汤汤。竹海绵绵,接翠岭以连天;幽篁郁郁,掩青山而蔽阳。气候温和,润泽四季;云雾缭绕,霭蔽八荒。此乃红托竹荪钟爱之所,依腐殖而潜滋,伴修竹以生长。

至若夏末秋初,时雨初降,甘霖普施,滋润山乡。红托竹荪,如珍珠之孕于泥壤,破土而出,崭露锋芒。菌柄挺秀,类玉柱之擎天,洁白无瑕,晶莹而有辉光;菌裙飘逸,似仙子之霓裳,薄若蝉翼,轻盈而舞风飏。丝丝缕缕,如缕如烟;层层叠叠,若云若浪。菌盖嫣红,恰丹霞之映日,娇妍夺目,明艳而焕容光。红白相间,相得益彰,宛如天工巧绘,人间绝景无双。

观其生于幽篁,不与百花竞艳,不随众草逐芳。静守一隅,独领清芳,宛如处子,遗世而藏。修竹为邻,清风作伴,汲山川之灵气,纳日月之华光。朝迎旭日,暮送斜阳,历经风雨,不改其刚。此乃超凡之质,脱俗之量,令人见之忘俗,心驰神往。

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竹荪轻轻摇晃,似与清风共吟,和翠竹同唱。它见证了赤水之变迁,历经岁月之沧桑,却始终保持纯真,未改容妆。每一朵皆为自然之杰作,每一株都含诗意之章。于静谧之中,演绎生命之传奇,在幽僻之地,绽放独特之光芒。

赤水民众之心,红托竹荪,乃家乡之荣光。承载山水之情怀,寄托敬畏之热肠。采撷时节,山民欣喜而前往,心怀虔诚,意含敬仰。小心翼翼,恐伤其芳,深知此为天赐之珍,应倍加珍藏。

红托竹荪,不仅美于形,更珍于味香。肉质脆嫩,口感鲜爽,营养丰富,堪称山珍之冠王。烹饪成馐,香气四溢,满室生香。清炒则脆嫩爽口,煲汤则醇厚悠长,凉拌则清新沁肠。品尝之际,如品赤水之韵味,感受自然之恩赏。

然其生长,环境苛强,生态微妙,维系维艰。当今之世,人类活动频繁,生态面临危亡。保护红托竹荪,守护赤水风光,乃吾辈之责,义不容忘。当尊重自然之规律,顺应天地之纲常,守护这方净土,让竹荪之美绽放在山水之间,千古流芳。

嗟乎!红托竹荪,赤水之精灵,自然之奇藏。愿岁岁繁茂,年年盛昌,此片神奇之域,绽放永恒之光。吾辈当携手并肩,护此美好景象,让红托竹荪之传奇,于岁月长河,千古流芳,万世传扬。

是以赋曰:

赤水幽篁蕴异珍,红托竹荪梦留痕。

玉茎撑起罗裙秀,丹顶妆成绮韵存。

不与繁花争艳色,独从净土守灵根。

山乡采得鲜香至,一缕清欢共酒温。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997472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