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有乡,曰白云;乡中有村,名平滩。此地山川灵秀,人文蔚起,考德文明,源远流长,实乃一方钟灵毓秀之净土,令人心驰神往。
观夫平滩之自然,宛如天开画卷。峰峦叠翠,似青黛之屏罗列四周;溪流潺潺,如玉带之练蜿蜒而过。田畴交错,稻穗飘香,春则青苗遍野,夏则绿浪翻波,秋来金穗低垂,冬有麦苗蕴勃。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溪边垂柳依依,随风摇曳;堤上繁花灼灼,映日争辉。飞鸟相还,鸣声婉转,或翔于碧空,或栖于林梢,为宁静之乡村增添灵动之韵。
至于孝德文明,发轫久远,根深蒂固。先辈以孝悌为本,礼义为基,立身处世,垂范后世。孝行之事,屡见不鲜。寒冬为亲暖被,炎夏为长驱蚊,问安视膳,无微不至。亲病则衣不解带,侍奉床前,汤药亲尝,祈愿康复,此等孝心,感天动地。悌道亦盛,兄弟之间,情同手足,患难与共,财物不争。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和睦之风,洋溢闾里。
礼义之教,深入民心。乡人相见,拱手作揖,言语谦和,彬彬有礼。遇有纷争,不吵不闹,以理服人,寻求和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或助以财物,或出以劳力,共克时艰。婚丧嫁娶,皆遵古礼,仪式庄重,有条不紊。红事则张灯结彩,宾客盈门,欢声笑语,共庆良缘;白事则肃穆哀伤,邻里相助,送逝者安息,慰生者之怀。
教育为重,文风昌盛。庠序之中,书声琅琅。学子们勤奋向学,志存高远,以圣贤为楷模,以经史为阶梯。师长悉心教导,因材施教,培育桃李,不遗余力。科举虽废,而求学之风不减,众多学子走出乡村,或深造于高等学府,或立业于繁华都市,然皆不忘桑梓之情,以所学回报家乡。
民俗文化,绚丽多彩。传统技艺,代代相传。竹编艺人,以巧手编制精美器具,竹篮、竹篓、竹席,玲珑剔透,实用美观;刺绣姑娘,飞针走线,绣出花鸟鱼虫,栩栩如生,绚丽夺目。节日庆典,热闹非凡。春节舞龙舞狮,鞭炮齐鸣,驱邪纳福;端午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纪念先贤;中秋赏月团圆,品饼吟诗,寄托情思。
噫吁嚱!白云平滩,地灵人杰,考德文明之光,熠熠生辉。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盛交相辉映,传统之根与时代之脉密连。愿平滩永葆此祥和之象,传承孝德文明,继往开来,创造更加美好之明天,让乡村明珠,在历史之长河绽放光芒 。
是以赋曰:
白云舒卷绕平滩,翠影清波映碧峦。
风抚蒹葭千顷秀,日融沙渚万鸥欢。
遥观远岫含烟醉,近赏繁花带露残。
胜境如诗心欲醉,愿同渔父共清安 。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