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文联“探寻竹都文明•传承孝德文化”文艺采风活动散记
在赤水市白云乡的怀抱中,平滩村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这里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25年3月28日,赤水市文联采风团带着对孝德文化的敬仰与追求,深入白云乡平滩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寻竹都文明·传承孝德文化”文艺采风活动。
平滩村不仅是一个有故事的村落,更是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村落。踏入平滩村,就像翻开了一本古老而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故事,每一行都流淌着岁月的温情。这里,是文明的沃土,是孝德文化的践行地,承载着无数的回忆与传承,吸引着采风团年龄高达95岁的芶义仁老局长,低到30岁左右的小年青等50多名成员前来探寻、问道,挖掘这深藏在岁月褶皱里的精神宝藏。
在白云乡平滩村老支书冯昌文、现任支书穆昌奎等的引领下,采风团成员首先来到位于该村川黔交界处的迎客碑,观看碑文和题诗,了解平滩村村情和丰厚的地域文化。然后,来到忠孝牌楼前驻足观赏。这座牌楼巍峨挺立,气势恢宏,牌楼上的碑刻,字迹遒劲有力,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平滩村往昔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忠孝故事。碑刻的对联,既是对平滩村山水人文的赞美,更是对村民们传承忠孝文化的执着与坚守的肯定。
随后,大家又来到了孝德广场的孝德双碑前,听取老支书冯昌文、市政协原副主席杨占春对树碑情况和碑文介绍。这两块石碑,不仅是平滩村历史的见证,更是孝德文化的传承。碑上的文字,深情地讲述了平滩村人民世代相传的孝德故事。“三碑一牌楼”中蕴藏的故事,如同一股股清泉,滋润着采风团每一位成员的心田。大家抚摸着碑上那些刻痕,似乎能感受到村民们对忠孝的执着坚守,他们的身影穿越时空,与我们的目光交汇。这些可歌可泣故事,不仅是过去的印记和今天的真实写照,更是激励后人传承孝德文化的精神源泉。
采风团成员在忠孝牌楼前合影留念
下午,赤水市第一届“探寻竹都文明•传承孝德文化”文艺采风座谈会在平滩村会议室召开。采风团成员围座一团,聆听冯昌文老支书关于平滩村传承孝德文化的经验介绍。冯昌文老支书先后三次当选为平滩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为平滩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对传承孝德文化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如数家珍,深入浅出,把平滩村传承孝德文化的活动开展情况和一个个鲜活的德孝人家、孝亲典范、捐资助德助孝的典型故事娓娓道来……大家聚精会神,专心听讲,认真笔录,从中获取中华德孝传统文化营养。大家如沐春风、饮甘露,滋润心田,听后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心中充满了对平滩村村民践行德孝传统美德事迹的敬佩与赞许!
采风座谈会会场
平滩村位于白云乡西南部,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167户4147人。全村总面积26.3平方公里,耕地3495亩,公益林25040亩,竹林地27966亩。是一个充满神奇和生活气息的地方。近年来,平滩村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创建为载体,通过“下好组织引领‘先手棋’,夯实基层战斗新堡垒;下好产业发展‘制胜棋’,走出富民强村新路径;下好基层治理‘长远棋’,焕发和美乡村新气象”三步棋,绘就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平滩新美景。平滩村先后荣获赤水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赤水市文明村”“红旗党支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特别是坚持把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起来,依托“理论大讲堂”“群众会““思想文化进万家”等形式,认真开展“文明人家”“四守人家”“好婆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把弘扬中华孝德文化与乡村治理、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评选出 “文明农家”4户,“四守人家”8户。村民自主筹集资金41万元修建孝德文化广场、忠孝楼牌和迎客碑。通过“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创建,群众得到实惠,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自豪感和在外村友、学子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向心力、凝聚力。每逢重要节庆,村里便成了欢乐的海洋。特别是元宵节的龙灯会更是其中的重头戏。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整个村子就为这场盛会忙碌起来。购置龙灯、筹备活动细节,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村民们的心血。规模的大小、人员的分工、饭菜的准备、节目的编排,无一不彰显着他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当龙灯舞动,当团圆饭的香气飘散,当晚会的节目精彩纷呈,大家看到的不仅是热闹,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对家的眷恋,对乡土文化的热爱。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