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康是大队书记的儿子,小时候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过的很安逸。
阿康高一时就遇到了文化大革命,高中还未毕业就停学就参加了红卫兵串联,走出贵州,经湖南往江西到上海。一路上,仅凭一个红卫兵的证件就能“逢州吃州,逢县吃县。”走到哪里,那里的人们都敬畏三分,必须热情接待。那时年小幼稚的红卫兵感觉整个天下是他们的。
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央一声令下,含通通回原地复课闹革命。于是红卫兵又服服帖帖地回家了。阿康回来后,再也没有去复学,成了一个自以为见过大 世面的人,一定会安排工作,呆在家里,守株待兔地守望着。
阿康没有等到工作,到了秋季征兵,他便主动报了名,经体检和审查全面合格,便应征入伍了。阿康三年在部队上没有混出个名堂,便退伍回到了老家。回来后,他的老爹也没有当大队支部书记了。这对阿康大失所望,想找份工作就有些难度了。
那个年头,阿康读过高中,又当过兵,在当地还算是稀缺的人才了,哪怕他老爹不再任大队支部书记了,应当会找到一份工作。阿康也是这样分析的,找一份工作那是迟早事。结果后来烟灯完小因调走了教师,正留下一个缺口,就让阿康去弥补上了。
阿康总算找到了工作,虽然不是正式的,渐渐地有转正的希望。阿康怀着这份念头,教学十分认真。在那是阿康读过高中,对于小学教学也还算比较强的。有些正式教师也不及的教学能力。后来,烟灯完小开办过一届初中附属班,阿康还担任那班的班主任,上过那班的数学呢。
阿康虽然是个代课教师,家庭条件却还不错,自己又是高中生,当个兵,自己身份也不错。所以。当地好多姑娘都暗生羡慕,想追他又怕他看不上。阿康也觉得自己什么条件都不错,有一种自以为是的样子。
后来,有一位从城里安排到大岩门电厂的知青,虽说是临时工,但人才十分美貌。他便看上了,托人去说亲,果不其然,一说就成。没耍多久就结婚了。
人们都说,这是一对十分般配的鸳鸯。在那个时候,虽说夫妻俩都是临时的,工资不高,但有他的老爹撑着整个家庭,在农村是没有几个能比得上的。日子还算过的无忧无虑。
后来,妻子转了正,工资也就提高,但是阿康还是代课教师。那个时候教育单位也陆续在转正了,阿康满怀信心的等待着。
不多久,妻子生育第三胎,违犯的计划生育国策,夫妻必须放下一个人的工作。因为阿康还是临时的,夫妻俩就决定放下阿康的代课教师工作。
于是阿康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在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阿康从小就没有劳动过,对农业生产没有亲力亲为过。生产队的人们也拿他没有办法。就叫他干一些望水、放牛之类的与生产劳动没有直接关系恶的活儿。
再后来,土地放下各家各户。阿康的父母已经老命不堪的,那还能下地干活。一家人的土地不得不落在阿康的肩上。一家人想靠妻子的工资来维持是支撑不下去的。
后来,阿康的妻子将三个孩子带到厂里,由阿康一人在家劳动负责头上父母亲的生活。由于分别的时间长了,阿康的妻子与阿康成了名不副实的夫妻关系,后来渐渐地走到离婚的境地。
阿康与妻子离婚后,父母也先后去世。阿康成了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老男。后来阿康也渐渐地习惯这样的“无忧无虑”的日子。
再后来,阿康也老了。他的孩子们个个都结婚成家了,不免是自己的父亲,时不时也要来看望他。后来,孩子们还为阿康办理了养老保险。加上阿康教过十多年的书,一次性可以补足8万多后,就可以直接享受退休金。老来阿康一个月能领到三千多元,一人的日子还算好过。
为了照顾方便,阿康的孩子们将阿康接到城里,给他单独租了一个小房间。单独过着他那原也习惯的“无忧无虑”的日子。
逢年过节,阿康的孩子们又背着离婚的妻子单独到一个地方请他搓(吃)一顿。
阿康的日子真是“无忧无虑”啊!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