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我文学与光影的逐梦人生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签约作家 佘思良    阅读次数:3191    发布时间:2025-05-10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前行,或波澜壮阔,或细腻悠长。而我的逐梦之旅,交织在文学与光影的绚烂画卷里,以贵州遵义赤水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为底色,徐徐铺展。

 

一、乡土之根,梦想萌芽

1964 7 月,我出生于赤水市宝源乡极普通的农民家庭。这里,青山环抱,绿水潺潺,梯田如链似带,勾勒出大地的纹理;古老的村落,静谧而安详,炊烟袅袅间,弥漫着质朴的生活气息。这片土地,不仅赋予我生命,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童年的我,常常穿梭于山林田野间。春日,看山花烂漫,听鸟儿欢歌;夏日,在清凉的溪水中嬉戏,感受大自然的馈赠;秋日,金黄的稻浪在风中翻滚,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冬日,雪花飘落,为大地披上银装,世界变得纯净而安宁。这些美好的记忆,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我童年的天空,成为我日后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宝源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养着我的心田。老人们讲述的古老传说、先辈们流传下来的民俗风情,在我心中编织成一个个神秘而迷人的故事。那些关于赤水河畔的传奇、关于梯田劳作的艰辛与智慧,让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与热爱。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文学与摄影的梦想在心底悄然萌芽。我渴望用文字描绘出家乡的美丽与神秘,用镜头定格每一个动人的瞬间,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土地,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二、笔端耕耘,文学之路的探索

1989年,我怀着对文学的虔诚与热爱,在作家陈谷一老师的指导下,诗歌《月季花》把我的名字出现在《赤水河》上,从此我踏上了文学创作的征程。随后,我又以新闻写作入手,用敏锐的目光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将身边的人和事以新闻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每一篇新闻稿件的完成,都像是一次小小的胜利,给予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随着对文学理解的不断深入,我开始涉足散文、小说、诗歌等领域。在散文创作中,我试图用细腻的笔触,抒发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情感。如《龙灯舞起来》,我以家乡传统的民俗活动为主题,将龙灯舞动时的热闹场景、人们脸上洋溢的喜悦以及龙灯背后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内涵,一一展现于纸上。在创作过程中,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置身于那欢腾的人群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

小说创作则是我对生活的另一种解读。《逝去的琴声》以个人成长回忆为线索,透过主人公的视角,反映时代的变迁。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一把二胡承载了多少人的梦想与情感。通过小说,我希望读者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岁月的痕迹,以及在时代浪潮中,人们对梦想的坚守与追求。

诗歌,是我心灵的吟唱。《我在赤水等你》,我以细腻的笔触,将赤水河畔的等待与乡愁娓娓道来。赤水的风,轻轻吹过,吹皱了一湾秋水,也吹乱了我的思绪。我在赤水等你,等你在每一个日出日落,等你在每一个花开花谢。这首诗,凝聚着我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远方游子的思念。《花开在深山》《走进农家》等诗歌,我将目光聚焦于乡村振兴与农耕生活,描绘出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农民们勤劳朴实的美好品质。

除了这些文学作品,我还撰写了许多人物专访。其中,《让石头开花的女人》以赤水市企业家刘志霞姐妹为对象。我深入金钗石斛生态园,实地探访她们的创业历程。在那里,我看到了赤水丹霞地貌与生态农业的完美融合,也看到了刘志霞姐妹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我用文字记录下她们的故事,展现本土经济文化现象背后的奋斗与坚持。

2020 年,我有幸担任《宝源乡志》副主编。参与乡志编纂工作,让我对家乡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古老的历史沿革到近代的社会变迁,从风土人情到名人轶事,每一个章节的撰写,都是一次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次与家乡历史的对话,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决心。

 

三、光影之魅,定格家乡的美

在文学创作的同时,我对摄影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赤水的自然风光和乡土文化,为我提供了无尽的拍摄素材。我手持相机,如同一位执着的探索者,穿梭在赤水的山水之间,寻找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

宝源梯田,是我镜头下的常客。每到不同的季节,梯田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景。春天,蓄水的梯田如同一面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树,构成一幅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夏天,翠绿的稻苗在风中摇曳,层层叠叠的绿色波浪,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力量;秋天,金黄的稻谷成熟,梯田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边,丰收的喜悦弥漫在整个山谷;冬天,梯田在白雪的覆盖下,宛如一个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我用镜头记录下梯田的四季轮回,希望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这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共同创造的杰作。

赤水河,这条孕育了无数生命的母亲河,也是我摄影的重要题材。《多彩的赤水河》《赤水晨曦》,我试图捕捉赤水河在不同时刻的神韵。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如梦如幻;傍晚,夕阳的余晖将河水染成橙红色,河畔的村庄在余晖中显得格外宁静祥和。而《苗岭晨曦》则展现了赤水周边苗岭地区清晨的宁静与美丽,雾气缭绕的山林、错落有致的苗家村落,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我通过镜头记录家乡的变迁,从古老的建筑到现代化的设施,从传统的农耕生活到新兴的产业发展。每一张照片,都是家乡发展的见证,也是我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与眷恋的表达。202412月,我加入了贵州省摄影家协会,这不仅是对我摄影作品的认可,更是对我继续用镜头传播家乡文化的鼓励。

 

四、签约之路,文化传承的责任

2020年,我成功签约贵州作家网,成为其签约作家之一。这一身份,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签约贵州作家网,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让我有机会与更多的作家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同时,我也深知,作为一名签约作家,我肩负着传承中华历史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使命。

我始终坚持传承中华历史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目标,积极参与各种文学创作和文化活动。无论是在本地举办的文学讲座,还是与其他作家的交流分享会,我都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对家乡文化的理解。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赤水文化,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我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贡献一份力量,星星之火,也可以成燎原之势。我愿意成为这文化传承之路上的一颗小小火种,用自己的文字和镜头,照亮家乡文化前行的道路。

 

五、逐梦之悟,感恩与前行

回顾自己在文学与光影领域的逐梦人生,心中充满了感恩。感恩赤水这片土地,给予我无尽的创作灵感;感恩那些在我成长道路上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人,他们的鼓励与指导,让我在逐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在逐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梦想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每一次创作的灵感闪现,每一次拍摄到满意的作品,背后都离不开无数次的思考、实践和积累。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在文学与光影的世界里逐梦前行。我希望用更精彩的文字,描绘出赤水更绚丽的画卷;用更独特的镜头语言,展现家乡更迷人的魅力。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就有力量。我将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在这条逐梦之路上,留下更多坚实的脚印,为赤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89208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